生物的分類
第二節 (第1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能說出分類系統的7個階層,知道現今生物學家所用的分類階層系統。
(2) 能說出七個分類系統的關系。
(3) 能說出“種”在分類階層中的生物學意義。
(4) 能說出可被當作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征。
(5) 能說出當今生物學家用來分類的最重要依據,知道科學家將生物分門別類的依據。
(6) 觀察不同生物在分類單位的位置,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
2、 能力目標
(1) 能有條理的回答問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 能融會貫通上課的內容,能提出不同的意見,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3) 能在有疑問時,主動提出問題,具有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有耐心,仔細聆聽老師的講解,能認真專注的學習。
(2) 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二、 重點難點
通過分類活動,學習生物的分類。能說出可被當作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征。
三、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cai課件,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去超市、商店、書店看看各種商品、書籍是如何擺放的,建議拍些照片。
四、 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標達成
1、交流匯報 創設情境:出示超市、商店或書店的照片。 個人或小組展示交流調查結果,包括圖片、照片。 體驗身邊熟悉事物的分類方法。培養上臺的勇氣。
2、嘗試分類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看書、觀察思考、討論。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點撥和指導。 4人一組,認真觀察課本第114頁圖。根據問題看書討論、交流,發表觀點,嘗試給這些生物進行分類。 嘗試按照一定的分類依據對生物進行分類。
組織學生表達交流,得出結論。 對存在的分歧,各組進行質疑、答疑,得出自己的結論。 通過積極的參與活動,培養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
3、科學的分類 質疑引導:上述分類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仍然不利于交流、研究。那么怎樣科學的進行分類呢? 引起認知沖突,激發學習欲望。
呈示課件(呈階段形排列的分類單位)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114頁表。首先明確生物的分類單位。質疑:為什么分類單位排成階梯行? 觀察表中最左邊的7級分類單位。思考、回答:等級由大到小。 輸出生物分類的7個等級;培養識表能力。
呈示課件
表中相同階層用同種顏色,不同階層用不同顏色(直觀、形象) 組織學生看書,進行分析討論,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點撥、幫助和指導。
通過組織匯報交流,達成共識,得出結論。 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觀察表中“人、貓、桃、小麥”在各分類單位的位置,根據問題看書思考,討論,表述交流,互相補充,歸納整理,得出結論。 觀察不同生物在各分類單位的位置,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
4、應用與實踐 (1) 生物分類的單位有哪些?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因為課本上是從大到小排列的,此處這樣設計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
(2) 什么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3) 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生物,這句話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