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 教學設計
(三)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不同昆蟲的口器,并討論分析這些昆蟲的口器屬于哪一類,這幾種口器與食物之間的關系.
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對動物知識進行探索的興趣.
探究竟
在各小組基本完成觀察后,教師組織各組進行交流,請不同意見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最終得到初步的共識:動物的形態和結構特征與其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相適應.
在學生觀察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以討論的方式完成課本的"探究竟2".
參照課本的"技能卡"結合教師的講解認識觀察動物的基本方法.
按照教師介紹的觀察動物的一般方法,對事物或標本進行觀察,認識動物的形態特征和結構對其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的適應,并通過討論初步達成共識.
觀察不同鳥的喙和足,判斷這些鳥的食物和生活環境.
觀察幾種昆蟲的口器,分析不同口器與昆蟲食性的關系.
上課前,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事先準備好幾種常見動物的實物或標本;繪制好不同鳥的喙和足,不同昆蟲口器的掛圖或幻燈片等.
大家談
本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少,主要是使學生形成一個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相適應.而通過"探究竟"的觀察和分析,學生對此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部分是本節教學的一個中心,教師應組織學生在前面認識的基礎上充分進行討論形成"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相適應"這一觀點.
在教師的組織下,針對課本的"大家談"進行討論,認識"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關系.
知識鏈
本部分總結了前兩部分的答案.在前面的探究和討論過程中已經基本加以解決,在這里教師可以簡單加以總結.
對前面得出的結論加以總結.
實際用
本部分介紹了一些關于仿生學與人類生活關系的知識.教師可首先安排學生進行閱讀,然后對仿生學研究的成果和前沿加以簡單介紹.
閱讀課文,體會動物研究的重大意義.
七,板書設計
第三章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
一,觀察動物的方法
(1)順序觀察
(2)對比觀察
二,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對環境的適應
三,實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