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珍稀動物(精選3篇)
我國的珍稀動物 篇1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認識我國幾種珍稀的動物,以及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
2.向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的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掛圖——我國珍稀的動物。 學生準備 每人搜集一兩種珍稀動物的圖片或資料。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搜集的我國珍稀動物的資料或圖片,對搜集資料多的同學予以表揚。
2.講述:我國動物種類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貴稀少的動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些我國珍稀的動物。(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我國幾種珍稀的動物
(1)認識大熊貓 ①出示大熊貓的掛圖。 ②談話:這是什么動物? ③觀察:大熊貓是什么樣的? ④談話:關于大熊貓,你知道哪些事? ⑤講述:大熊貓又叫貓熊。它是我國特有的哺乳動物,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大熊貓體胖,長約1.5米,身體像熊,臉像貓,所以人們稱它熊貓。大熊貓生活在xx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動物為食。大熊貓生長在四川、陜西、甘肅的少數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貓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980年,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被確定為世界熊貓研究中心,專門對熊貓進行觀察和研究。
(2)認識朱鹮 ①出示朱鹮的掛圖或投影片。 ②談話:你認識這種鳥嗎? ③觀察:朱鹮是什么樣的? ④談話:關于朱鹮,你知道哪些事? ⑤講述: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鳥之一。雄鳥體長80厘米,雌鳥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飛羽粉紅色。頭頂、額、眼周、下嘴、腳部有朱紅色,故叫朱鹮。生活在沼澤、山區溪流旁,棲息于樹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僅發現有5只這種鳥,號稱“國際保護鳥”。1981年5月,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陜西省洋縣又發現了7只朱鹮。后來,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總數上升到18只。朱鹮是我國一類保護動物,也是國際上一級瀕危動物。現在我國已在陜西建立了“朱鹮群體觀察站”,觀察和記錄朱鹮的全部生活情況。
(3)按上述方法,指導學生認識其他幾種珍稀的動物——揚子鱷、金絲猴、白頭葉猴、羚牛、白鰭豚、黑頸鶴等。(這幾種動物的形態詳見參考資料。)
(4)提問: ①現在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珍稀的動物? ②為什么稱它們為珍稀的動物?(有的數量極少,有的僅在我國有。)
2.指導學生認識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
(1)談話:你知道這些動物為什么會這樣稀少嗎?
(2)講解:這些動物所以這樣稀少,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的變化,例如由于溫度、濕度等變化,大片竹林死亡,熊貓的食物沒有了,就會造成熊貓大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是人的亂捕亂殺、胡亂砍伐。由于以上兩方面原因,它們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有的已經瀕臨滅亡。
(3)討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
3.指導學生認識如何保護珍稀動物
(1)討論:怎樣保護珍稀動物呢?
(2)講述:為了保護珍稀的動物,國家頒布了法律,對捕殺珍稀動物,要進行法律制裁。為了保護珍稀的動物,國家還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在自然保護區里,不準狩獵和采伐,不準破壞自然環境,使珍稀動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通過以上措施,我國的珍稀動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有的種類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破壞珍稀動物的事情還時有發生,我們必須大力宣傳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使每個人都懂得并認真做到。
(3)討論:假如我們這個地方飛來一只受傷的珍稀鳥,應該怎么辦?
布置作業 調查: 1.當地有哪些珍稀的動植物? 2.當地有沒有自然保護區? 3.當地重點保護的是哪些珍稀的動植物?
四、參考資料
1.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例如:陸棲脊椎動物1800多種,其中爬行類300多種,鳥類1100多種,獸類400多種,占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種類的10%。淡水魚已見記載的近600種,海產魚1500多種,也占世界魚類種數的10%左右。此外,還有許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動物,如動物中的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
由于我們過去對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缺乏認識,使我國在這方面的寶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于濫捕亂殺而基本絕滅的鳥獸就有野馬、高鼻羚羊、白頭葉猴、白鶴、黃腹角雉等近10種;長臂猿、坡鹿、虎、白鰭豚、儒艮、揚子鱷、象等20種野生動物也正處在絕滅的邊緣 野生生物的滅絕也是普遍的國際問題。據近兩千年來記錄的統計,有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2.我國部分珍稀動物簡介
(1)大熊貓:亦稱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長約1.5米,肩高約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為白色。生活在xx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時也吃小動物。善于爬樹,性孤獨,不群棲。僅產于我國四川、陜西、甘肅的少數地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朱鹮:鳥類。雄鳥體長近80厘米,雌鳥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紅色,頸部有若干延長而下垂的柳葉形羽毛,額、眼周、頭頂、嘴基部、跗蹠及裸露的下脛為紅色。生活于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棲于高大喬木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甲蟲等為食。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3)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分布于四川、甘肅和陜西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4)白頭葉猴:哺乳動物。體長約50厘米,頭小,尾較體長,四肢細長。頭白,有毛冠,體背的毛較腹面長而密。生活于熱帶、亞熱帶闊葉林中,群棲樹上,很少下地,以野果、葉、花等為食。產于我國云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黑葉猴,也是一類保護動物。)
(5)羚牛:亦稱扭角羚。哺乳動物。長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達350公斤。尾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黃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棲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覓食,吃青草、樹枝、竹筍等。分布于我國四川、云南、陜西、甘肅等地。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6)白鰭豚:又稱白暨豚。哺乳動物。體長1.5米~2.5米,頭圓,嘴長,約30厘米。體背面淡藍灰色,腹面白色,鰭白色。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我國特產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黑頸鶴:鳥類。大型涉禽,體長約1.4米。頭、頸及飛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體羽灰白色,外觀黑白分明,易于識別。主要棲息在生長較高水草的沼澤地,以魚、蛙、螺、蝦等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澤繁殖,遷徙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越冬。鶴類中唯一的高山種,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8)揚子鱷:爬行動物。長2米余,背面角質鱗有六橫列。背部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面灰色,有黃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前肢五指,無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澤底部,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冬季蟄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我國特有,一類保護動物。
我國的珍稀動物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珍稀動物的名稱、典型特征、生活習性,理解“珍稀”的含義。
2、讓幼兒學會觀察動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和合作意識。
3、培養幼兒有愛動物的情感和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珍稀的含義,了解常見珍稀動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對動物的情感,教會幼兒要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
【活動準備】
收集常見珍稀動物的圖片、資料以及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都知道哪些動物啊?(幼兒較易回答)那你們知道什么是珍稀動物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珍稀動物。
二、師幼互動。
1、理解“珍稀”的含義:地球上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像我們常見的有狗,貓、兔子等等,但有些動物卻非常稀少,我們就稱這些動物為“珍稀動物”。
2、師:“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珍稀動物的含義了,那你們知道我國有沒有珍稀動物呢?有的話又有哪些呢?”
3、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動物,它是什么樣的呢?”
4、老師出示常見的幾種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藏羚羊、丹頂鶴、東北虎)的圖片。
5、師:“小朋友們看,圖片上的是哪種 珍稀動物啊(大熊貓),它是什么樣的呢?(體型肥碩似熊,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的毛色黑白相間分明。)”
6、師:“你們喜歡大熊貓嗎,為什么呢?我國經常將大熊貓送給外國友人,你們知道這又是為什么嗎?”(教師介紹:大熊貓師我國的國寶,是我國送給外國友人的珍稀動物,是友誼和和平的一種象征。)
7、教師具體介紹金絲猴,藏羚羊、丹頂鶴、東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習性,并出示相應的圖片。
8、師:“今天我們學了很多珍稀動物,那小朋友們最喜歡哪種珍稀動物,為什么呢?
9、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珍稀動物變得“珍稀”嗎?
10、師: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呢?小朋友們又應該怎么做才能不讓它們受到傷害呢?
11、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視頻、錄像,讓幼兒知道全國人民都在努力的保護這些珍稀動物,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愛護和憐憫之心。
三、教師提問。
1、今天我我們認識了許多珍稀動物,那“珍稀”是什么意思呢?
2、我國有珍稀動物嗎?今天老師介紹了哪幾種珍稀動物?
3、我國的國寶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征嗎?
4、金絲猴、丹頂鶴、藏羚羊、東北虎又是什么樣的呢?
四、活動總結。
1、教師小結:這些珍稀動物都受到國家和人民的保護,否則就像恐龍一樣早已滅絕,我們就再也不能見到它們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它們,讓他們快樂健康的生活在地球上。
2、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回答,并介紹他們所知道的。
(2)讓幼兒畫出今天所學的珍稀動物,進一步加深印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收集我國其他珍稀動物的圖片,共同布置“珍稀動物”圖片展。
我國的珍稀動物 篇3
第四節 我國的珍稀動物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地位:
《我國的珍稀動物》是《第三章多種多樣的動物》的最后一節,是在學生對一些常見的動物已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閱讀教材中所給的幾種珍稀動物的資料,使學生認識我國常見的珍稀動物及它們的生存狀況,更主要的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找出珍稀動物瀕危的主要原因。教材以學生喜愛的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掌握如何查閱資料和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共享資料的意識。在此基礎上,了解一些對珍稀動物的保護措施,提高保護自然環境,珍愛動物的意識,并能主動地向社會、向朋友宣傳珍愛動物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全民珍愛動物的意識,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重點:造成珍稀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原因。
難點:對資料的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2~13歲之間,他們大部分十分活潑、大膽,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科普類的讀物十分感興趣,他們有的閱讀過《十萬個為什么》、有的閱讀過《動物趣談》、還有的閱讀過《動物之最》等等;他們收看過許多有關動物的電視節目,如人與自然、動物世界、探索時代等;有些學生還去過北京動物園,親眼目睹過許多真實的動物。通過以上途徑,學生對一些珍稀動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他們對本課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另外,七年級的學生對色彩鮮艷的圖片、視聽結合的錄像畫面、親身經歷過的事等感興趣,能激發他們探究的積極性。但七年級的學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還較低,課前,教師需指導學生如何查閱資料;上課時教師需列出閱讀提綱,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課后需要教師再結合教材進一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設計理念
生物科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應以觀察、實驗、分析、歸納、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我們應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讓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本課通過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教師適時點撥學生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一系列途徑來最終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新課程要求在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和調動學生實現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所以,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在教學中要多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其主體地位;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幾種我國常見珍稀野生動物的名稱和他們的生存狀況。
(2)闡明造成珍稀野生動物瀕危或滅絕的原因。
(3)說出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具體措施。
能力性目標:嘗試分析資料得出造成珍稀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原因。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愉悅情感。
(2)關注我國的動物資源狀況,增強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自覺性。
(3)形成愛護動物、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下搜集有關珍稀野生動物的資料,做成“研究報告”、“小論文”或是“專題手抄報”等形式。教師收集、整理有關珍稀野生動物的錄像或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一:學習查閱資料,分析資料
(意在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會自主、共同合作、共同分享資料。學會利用先進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
活動二:看書上的資料,分析資料
(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學會分析資料,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三:小結活動二、三得出知識鏈中的內容
(意在通過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學習進行正確、公正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活動四:暢談野生動物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意在培養學生對實際生活的關注,對動物、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觀看錄象,發表見解:介紹見過的、聽說過的珍稀野生動物的情況。
方案一: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傳閱課下已查閱到的有關珍稀動物的資料,各小組之間相互交換資料傳閱。并討論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
方案二: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到講臺上來展示本小組收集到的有關珍稀野生動物的資料,做成“研究報告”、“小論文”或是“專題手抄報”等。
小組學習,進一步討論教師出示的上述三個問題。
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學生之間可相互評價。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 方案一:播放一段有關珍稀動物瀕臨滅亡和人們保護它們的錄像。
方案二:展出一些教師課前搜集的珍稀動物的畫片。
方案三: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演示如何上網查閱珍稀動物的資料,
(建議:由于學生查資料的能力較低,課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查閱資料、去哪兒查閱資料)
教師提出問題:
1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
2珍稀動物瀕危或滅絕的原因是什么?
3談一談保護野生動物的具體措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并及時給以指導。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沒有參與的學生在干什么,以便及時修正和改變教學方法吸引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之中,參與他們的討論。
教師評價:對能得出正確結論的組給以表揚,對沒得出正確結論的組給以鼓勵。
得出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后,可接著提問:看了這些資料后,你還有什么想法?教師評價。
教師及時給以正確、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