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中的方程
一、理論依據
1、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理論;
2、賞識教育的理論;
3、分層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論;
4、學數學,用數學的理論;
5、視學生如伙伴,把教材當范本的理論;
6、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論;
二、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關于日歷數規律的再探索,本節為學生學習其他數字排列問題提供了思想與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兩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已具備了運用日歷規律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這一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關鍵是尋找等量關系。與小學學習的算術方法相比,代數方法還未能完全讓學生接受并應用,而且對于剛剛接觸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轉換過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過程,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實際問題中檢驗其合理性,這些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應作為重點處理。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日歷中的方程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已有的認知水平,本節課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和設置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自主探究日歷中的方程模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及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通過自主合作的互動探究及自編問題自己解決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思維;同時,在探索解決一系列富有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敢于面對挑戰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由此我將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制定為: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方程;經歷探索過程、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學數學、用數學、與伙伴合諧相處、培養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四、關于課堂結構及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設置“我到被譽為歷史古都的西安旅游”這一貼近生活的問題情景,增加數學的趣味性,激活課堂。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進一步認識數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
(二)互動探究,發現新知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一個個小游戲,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組織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建立方程模型”這一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與理解。
2、利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游戲中走下講臺參與討論,將學生視為合作伙伴,與學生一起按游戲規則開展活動,共同學習,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從而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創新,敢于表現自己,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游戲之后,穿插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等活動,將探索得到的結果,引導各小組的同學經過合情推理并在全班展示,進一步明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實現將列方程、解方程等內容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同時,通過交流多種解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優良品質,進而更好地培養思維的廣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