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中的方程
(三)練習鞏固,形成技能
1、系統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不斷“反饋—糾正”的過程,教師根據捕捉的信息,及時進行調控,一方面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做好準備,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激發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興趣與熱情。
2、自問自答式的小組競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并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當中。在活動過程中,自己根據日歷數的規律提出問題,由同伴回答,誘發創新欲望,增強協作能力,實現和諧共處的德育目標。
(四)暢談收獲,提高認識
課后設計的暢談收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簡明扼要小結,當堂消化本節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五)布置作業
練習的設計本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則,分層要求,由易到難,梯度推進。既保證學有困難的學生消化得了,又保證學有余力的學生吃得飽;通過變式練習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克服就教材教教材的弊病,將教材當作范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拓展與補充,尤其是實踐探究題,將課堂向課外進行了延伸,力求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一個大的突破。
五、關于課堂評價的設想
課堂評價要真正起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作用,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合理恰當的評價,只要有合理的成分都能給予充分肯定,用發展與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充滿善意與激情的語言鼓勵學生,如:在學生的思維敏捷,回答準確無誤時“你真棒” ;在學生對問題有了獨到的見解時 “你真讓老師感動”在學生回答不完整時 “如果考慮再周密一些,你的回答會更精彩”等等。同時,課堂評價還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時捕捉學生閃光的火花,善于提煉學生答案中的合理成分,使知識條理化。
六、關于教學方法與教學媒體的選用
1、根據七年級學生特點,采取探究式,競賽式教學。借助掛歷,將日常生活融進數學課堂,使教與學相得益彰,達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2、為了能夠對日歷中的方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采取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抽象、難懂的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題目,根據課堂需要靈活出示,精講精練,方便快捷,達到“減負提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