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方程 5、整理與練習(精選3篇)
第一單元 方程 5、整理與練習 篇1
第一單元 方程
7、整理與練習(3)
主備人:孫麗萍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頁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及其獨特價值,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列方程、解方程進行猜數,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訓練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客觀評價。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對策:
1、課前準備工作要充分,第13題要在課前布置學生去完成。
2、課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游戲、交流。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探索與實踐
1、第11題:畫一個面積是6平方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
提問:三角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要畫出符合條件的三角形必須先求出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想法,再在本子上畫出符合條件的三角形。
同桌學生互相檢查,展示幾位學生畫的三角形,要使學生明白:符合條件的三角形形狀可以不同,但必須是底為4厘米,高為3厘米。
2、第12題:把下面的線段分成兩段,使其中一段的長是另一段的4倍。
學生先四人小組討論分割的方法,然后請幾組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動手分一分,同桌之間互相測量分成的兩段的長度,檢驗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確。
3、第13題。
課前已組織學生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出自己平均每分大約步行多少米,課中組織學生同桌兩人合作,解決“如果兩人同時從長2000米的一條路的兩端相對而行,大約經過幾分可以相遇”這一問題,然后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1)首先交流學生課前準備情況,重點考查數據的合理性。
(2)變化:如果兩人從同一個地點向相反方向同時出發,經過幾分兩人相距2000米?如果兩人從同一個地點向同一方向同時出發,經過幾分兩相距2000米?
4、第14題。
先組織學生看題,理解游戲如何進行,然后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猜數。
請幾組來交流,教師也可和學生互動,一起來猜數。
二、評價與反思
先引導學生根據評價目標回顧相關的學習情況,舉例說說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有哪些成功的經驗,還存在什么不足,然后給自己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還可針對自己本單元的學習情況,提出改進措施,明確努力方向。
三、綜合練習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決問題。
1、小英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英以每分鐘63米的速度向東走,小紅以每分鐘57米的速度向走。幾分鐘后兩人相距600米?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歲,明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4、一個書架,上層放的書是下層的2.4倍。如果把上層的書搬56本到下層,這兩層書的本數就同樣多。原來兩層各放多少本書?
三、綜合練習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決問題。
1、小英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英以每分鐘63米的速度向東走,小紅以每分鐘57米的速度向走。幾分鐘后兩人相距600米?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歲,明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4、一個書架,上層放的書是下層的2.4倍。如果把上層的書搬56本到下層,這兩層書的本數就同樣多。原來兩層各放多少本書?
三、綜合練習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決問題。
1、小英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英以每分鐘63米的速度向東走,小紅以每分鐘57米的速度向走。幾分鐘后兩人相距600米?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歲,明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4、一個書架,上層放的書是下層的2.4倍。如果把上層的書搬56本到下層,這兩層書的本數就同樣多。原來兩層各放多少本書?
課前思考1:
“探索與實踐”先放手讓學生實踐,再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收獲和體會,在活動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評價與反思”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列出的評價指標,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實事求是地總結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課前思考2:
整理與練習第三課時中的練習屬于實踐活動的形式,綜合性強了,與生活結合的更緊密了。
第11題可這樣處理:先讓學生讀題,再提問:能直接畫三角形嗎?為什么?當學生算出底是4厘米后,讓學生嘗試畫一畫,在組織交流:怎樣畫?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畫一畫,引導學生畫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的類型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第12題~14題的處理方法照孫老師的設計。
多余時間要講評數學天天練上的補充習題,特別是思考題,比較復雜,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有困難,教師必須要講評。
課后反思1:
根據這一星期的應用題教學,我班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對做應用題感到害怕,針對這一情況我打算在今后的應用題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的訓練。
1.讀題。通過讀題使學生理解題中的情節和事理,知道題中講的是什么事;弄清已知條件中,哪個是直接條件,哪個是間接條件,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是什么關系。讀題的過程,就是了解題意的過程。如果題目沒有讀懂,后面你再怎么做也沒有效果,讀題、審題是解應用題的第一步。
2.圈畫。就是把題中的重點詞、句用符號劃出來,也就是一個去繁留簡的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每個數量的意義及數量間的內在關系,把前面讀題了解到的信息用符號表示出來。
3.畫圖。就是畫線段圖,用線段把題中所講的各個數量及其相互關系表示出來,直觀地、形象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主要目的是輔助學生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4.說思路。說理就是讓學生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說出自己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思維過程及相應的道理。這需要學生有對題目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部分對不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優生可以讓他完整的表述出來,中等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學困生可以看著算式說說每一步表示什么。
通過上述讀、畫、說,讓學生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有利于訓練、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這樣也把解應用題的重心轉移到了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而非單純的技能訓練。
課后反思2:
通過幾天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對教材上的解方程與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很好。但對補充的少復雜的方程和實際問題無從下手,特別是補充的思考題出現了未知數在方程的兩邊或者是類似于奧數類型的實際問題。對于這樣的習題,一方面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不要緊張,即使做錯了也沒關系,因為這些題的難度已遠遠超過了教材上的難度。另一方面,用方程解與算術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講解,必要時可以借助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
課后反思3:
今天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節課,主要進行一些綜合練習,特別是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相應的練習。如有關行程問題中就有幾種不同的情況,有同一地點同時同向而行,有同一地點同時相背而行,有不同地點同時同向而行和不同地點同時相向而行,這其中又有相遇和相距一段路程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對學生而言,遇到問題不去認真讀題,利用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來幫助理解題目意思是最大的問題,很多學生習慣于模仿剛學習或練習過的題目的解題思路,而不是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節課上,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對于教師來說要求較高,但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必須做到的。所以,我想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時還要多研究學生怎樣學,如何幫助學生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單元 方程 5、整理與練習 篇2
第一單元 方程 5、整理與練習(1)
主備人:孫麗萍
教學內容:
第7頁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能力和符號感。
3、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對策:
在交流中積累找等量關系的經驗。
教學準備:
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回顧與整理
組織小組討論:
投影出示小組討論內容
1、像3.4x+1.8=8.6、5x-x=24這樣的方程各應怎樣解?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怎樣找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舉例說明。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幾組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與應用
1、解方程。(第7頁第1題)
學生每人選三題獨立解答并要求選其中一題進行檢驗,同時指名板演。
教師結合板演及巡視學生練習情況進行講評,集體核對。
追問:在解“180+6x=330”這樣的方程時,我們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145”這樣的方程時,我們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2、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補充)
(1)合唱隊有男生x人,合唱隊的女生人數是男生的3倍。女生有( )人,合唱隊一共有( )人,男生比女生少( )人。
(2)王大媽和劉大媽買同一種花布,每米x元。王大媽買了2.6米,應付( )元;劉大媽買了1.4米,應付( )元。兩人共付( )元,劉大媽比王大媽少付( )元。
(3)一個長方形的寬是x 厘米,長是寬的2.5倍,長是( )厘米,長和寬一共是( )厘米,寬比長短( )厘米。
學生獨立思考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指名回答。
3、列方程解實際問題。
(1)出示第7頁第2題。
指名讀題,提問: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與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與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要求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提醒學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別表示題中的兩未知量)全班交流。
學生列方程解答,然后指名交流。
(2)出示第7頁第3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三題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小樹從3月1日到9月1日共經過了幾個月?長高了多少?
啟發:你能找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嗎?(先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口答)
板書:小樹原來的高度+6個月長的高度=現在的高度
(平均每月長的高度×6個月)
要求學生列出方程并解答,檢驗。
全班核對。
(3)出示第7頁第4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中的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
提問:印制畫冊用去的總錢數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板書:制版費、印刷費
提問:其中印刷費是怎樣得到的?(板書:每本印刷費×本數)
完成板書:制版費+每本印刷費×本數=印制畫冊的總費用
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全班核對。
三、拓展練習
列方程解下列題目。
1、修一條公路,未修長度是已修長度的3倍,如果再修300米,未修長度就是已修的2倍。這條公路長多少米?
2、甲、乙兩人從東、西兩村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6千米,乙每小時行4.5千米。他們在離中點2.55千米處相遇,東、西兩村相距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沒有疑惑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 下一頁更精彩 第一范文網
第一單元 方程 5、整理與練習 篇3
第一單元 方程 6、整理與練習(2)
主備人:孫麗萍
教學內容:
第8頁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能力和符號感。
3、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能力和符號感。
教學對策:
提供基本題和拓展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準備:
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解方程。
8.2x-7.4=9 2x+52x=162
32+6x=50 10.5x-7.5x=0.9
學生獨立解答,投影四位學生的解題過程,教師及時講評,學生集體訂正。
2、看圖列方程并求出x。(第8頁第5題)
(圖略)學生獨立思考后列方程解答,然后交流,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解題情況,互相評價。
3、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第8頁第6-10題)
(1)第6題。
學生獨立思考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及時評價。
(2)第7、8、10題。
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指名學生說說數量關系和列出的方程,教師及時評價。
將第7、8、10題與第6題進行比較,請學生說說兩題的分析和解題過程有什么不同。
(3)第9題。
提問: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數量關系?你覺得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較簡便?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然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二、拓展練習
1、小明的儲蓄罐里一共有87.5元,都是1元和5角的硬幣。如果1元硬幣的枚數是5角硬幣的3倍。1元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學生認真讀題后思考題中的數量關系,請學生交流。
在理解數量關系后組織學生正確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師巡視學生練習情況,結合學生實際及時講評。
2、甲、乙兩車隊共有汽車180輛,因運輸任務需要從甲隊調30輛支援乙隊,使乙隊的汽車正好是甲隊的2倍。問甲、乙兩隊原有汽車各多少輛?
啟發學生:兩個車隊的汽車總數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數量關系式為:甲車隊汽車輛數+乙車隊汽車輛數=180輛,然后再思考怎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兩個未知的數量。
學生獨立解答后組織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交流情況。
3、書上第8頁的“思考題”。
在學生認真讀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取了若干次后,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說明取出的紅球比白球多10個。根據這樣的數量關系來列出方程,解決本題。
三、全課總結
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本課練習情況,互相評價學習情況,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業
第8頁第5、6、8、9題。
課前思考:
覺得孫老師補充的練習有些難度,我班學生可能會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只保留部分題目,大部分沒有采納.
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第8頁第6----10題。
學生獨立思考數量關系,口頭列出方程,不解答。
二、拓展練習
1、書上第8頁的“思考題”。
在學生認真讀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取了若干次后,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說明取出的紅球比白球多10個。根據這樣的數量關系來列出方程,解決本題。
2、補充:列方程解下列題目。
1、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20千米的東、西兩村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6千米,乙每小時行4千米。兩人經過幾小時相遇?
2、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20千米的東、西兩村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6千米,兩人經過2小時相遇,那么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甲、乙兩人從東、西兩村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6千米,乙每小時行4千米。他們在離中點2千米處相遇,東、西兩村相距多少千米?
4、一個停車場有24輛車子,汽車是4個輪子,三輪車有3個輪子,這些車共有86個輪子,那么汽車有幾輛?三輪車有幾輛?
重點分析指導第3、4題。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沒有疑惑的地方?
四、布置作業
第8頁第6---10題。完成配套補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