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
師: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并張開想像的翅膀,就能發現美、創造美。我們的生活就會因此而增添美色。今天,我們生活在美好的新時代,讓美永遠和我們相伴,讓快樂永遠和我們同行!
執教者:曹雙英
簡評:曹老師執教的《童趣》獲“荊州市第13屆課堂教學藝術研討會”優質課競賽的一等獎。其成功之處,主要有二點:
一是教師深得本文題旨,善于營造“樂學”的氛圍?v觀全課教學,一個“趣”字貫穿始終,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創造的潛能得到了激發,于是放言無忌,妙語連珠(可惜“實錄”未能將這種妙趣橫生的場面充分描摹出來,筆者以及當時觀摩的老師可是為學生的表現而笑得前俯后仰的),倘若教者將文本大卸幾塊,細絲解剖,處處串講,必然興味索然,趣味盡失,哪里還有什么“童趣”可言!
二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角色定位適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戲蚊之趣”和“叢草之趣”這一教學中心環節里,教師將發問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是起引導、指點、促進的作用。對學生不同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師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從而避免了文章的一元解讀。
于是,我們看到,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在這節課得以實現,知識與技能得到了落實(主要表現為語言的習得,如正確地朗讀、對文言字詞的理解等);過程與方法受以重視(主要表現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如品味“戲蚊之趣”和“叢草之趣”等環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受到了熏陶(分享了作者的“物外之趣”,感受到了作者愛護動物、熱愛生命的善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