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學實錄 2份
二、分寫 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學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作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品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江蘇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22000)
轉錄自《語文教學通訊》2004年第1期
《往事依依》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張家港市西張中學 王青寅
師:同學們,上課!
生:《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我規定他們每節語文課開始時用每天一詩代替師生問候)
師:很好,大家背得很熟,當然要注意體會!詩歌能給人美的享受,其他文學作品也能給人以美的熏陶,因為文學是……
生:文學是人類感情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文學是如何豐富而生動地表達人類感情的。請同學們思考我的第一個問題:這篇文章題目叫《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可留戀的往事呢?
生:四件。
生:三件。
師:那就請你說說是“哪”四件?
生:“我”看山水畫、“我”看《評注圖像水滸傳》、“我”讀《千家詩》、“我”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再請那位同學說說你的“哪”三件往事?
生:作者看畫、作者讀《千家詩》、作者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發覺兩位同學的回答除了“三件”與“四件”的不同外,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事情敘述的對象不同:一個是“我”怎么樣,一個是“作者”怎么樣。同學們說說看,“我”能和“作者”劃等號嗎?
生:能(有的說:“不能”)
師:噢,原來這兒的“我”,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指文章的“作者”。那我的疑問還沒解開:到底這兩位同學的回答誰的對誰的不對呢?
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是三件對,有的說是四件對)
師:同學們看,這兩位同學回答的第一件及后兩件往事相同,應該從“四件”說的第二個答案去找原因對不對?
生:對。
師:請同學們看看文章中寫這件事的部分,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生:老師,我看出來了。看《評注圖像水滸傳》也應該是看圖畫,因為作者寫看到圖像鷗芯踝約旱募蟻緹拖袷橇荷講矗ω檬粲凇翱椿鋇哪諶蕁?nbsp;
師:說得太好了,請同學們掌聲鼓勵!
生:(有節奏的掌聲響起)
師:現在大家再說說看,是三件往事還是四件往事?
生:三件四件都對,我覺得歸并成三件更合理些。
師:她說得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把掌聲送給她和前面的兩位同學,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精彩回答。好不好?
生:好!(掌聲響起,班級后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師:先看第一件往事是在文章第幾節寫到的?
生:(齊答)第二節。
師:那么第一節文字不是多余了嗎?
生:不多余。這一節是把這幾件“依依”往事與很多往事作對比,引出對下面幾件往事的回憶,作用是引起下文。
師:哎呀,我們的同學簡直太棒了!那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第二節的“看畫”,看看作者在看畫時產生了哪些遐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準備回答。(讀過以后)請你來說說看,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看畫時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