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要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要點
魯迅,我國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一個逐漸沒落的封建家庭。從小受過傳統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也讀過很多富有民主思想和愛國精神的書。他常隨母親去農村,了解農民的疾苦和他們的勤勞、純樸的性格,這些對魯迅后來的思想發展和文學創作都發生了深刻影響。16歲時,魯迅去學堂讀書,后又去日本留學,積極尋求科學知識和救國真理,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寫了大量小說、雜文,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現實,與舊勢力、舊思想進行了堅決斗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文化新軍的偉大旗手。后來,他和中國共產黨有了密切的聯系,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發起并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日本侵占東三省后,他又積極投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成為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光輝的一生得到黨和人民的崇高評價。毛澤東同志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節選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1927年編成的散文集,共十篇作品,回憶了魯迅從童年到辛亥革命時期的往事,筆調優美,感情深沉,記敘揮灑自如。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一、字
1、給下列字注音:
確鑿( ) 菜畦( ) 皂莢( ) 桑椹( )
長呤( ) 油蛉( ) 斑蝥( ) 腦髓( )
書塾( ) 蟬蛻( ) 倜儻( ) 盔甲( )
2、多音多義字:
┍ ┍ ┍
系┤ 宿┤ 攢┤
┕ ┕ ┕
二、解釋詞語:
機關:在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鑒賞:欣賞。鑒,鑒別;賞,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宿儒:年高而博學的讀書人。宿,有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三、學習本文內容
1、文章一開頭介紹了什么情況?本文采用哪種方法開頭?“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文章一開始就扣住題意,介紹了百草園的位置、來歷以及現在的歸屬。
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語式,開門見山地點明了中心。“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是第一部分的點題之筆,以下七段,便可見到。
2、百草園里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
3、百草園的景物有些是詳寫的,為什么要詳寫?
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的詳略是與中心意思緊密相關。例如“泥墻根一帶”是詳寫,目的是以“點”映“面”,既然這里都有“無限趣味”,可見百草園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