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文言文-語文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3.作者的人才觀:王安石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4.拓展練習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央,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韓詩外傳》
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哪幾件事?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比較一下本文中的孟母與《傷仲永》中仲永的父親在教子上有什么不同?
解答: 1.寫了兩件事:孟母裂織,孟母買豚肉。2.記敘了孟母教子的兩件事,說明教育子女應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并要以身作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孟母懂得要教育子女,既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同時還必須以身作則。仲永的父親則因利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結果孟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孟子成了才,而方仲永則失去了良好的天賦而“泯然眾人矣”。
四、木蘭詩
1.《木蘭詩》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敘事詩,它和《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2. 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同“貼”。 出門看火伴:火,同“伙”。
3.思想內容:它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獎賞而還鄉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
4.文章結構:
第一、二段:從“唧唧得唧唧”到“從此替爺征”,木蘭得征兵的消息,準備代父從軍。
第三段:木蘭做入伍準備和赴戰地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四段:概括記敘木蘭十年征戰的情況。
第五段:木蘭入朝受賞,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還鄉的請求。
第六段:木蘭與家人的歡聚,改裝后同伴的驚訝。
第七段:以兔作比,寫出木蘭的豪感,表現了人們對女英雄的贊美。
5.木蘭的形象: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愛國
五、詩五首
1.思想感情
《回鄉偶書》通過寫詩人年老回鄉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過寫巴山夜雨景象和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之情。
《淮上與友人別》通過寫春天里的離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