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文言文-語文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進取精神。
2. 比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
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上有差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對將要離別的友人是寬慰和勸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一種豁達的態度,詩的格調比較昂揚。《淮上與友人別》就近寫景,情景交融,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愁上心頭的惜別,詩風比較細膩、哀婉。
3. 名句賞析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選擇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故鄉兒童天真活潑、彬彬有禮的神態,使人如見其貌、如聞其聲。“笑問”二字尤為傳神,它既表現出孩子們對客人的親切、尊敬,又勾畫出他們的稚氣、好奇的性格特點,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對他們的喜愛之情。但寫故鄉的兒童,還不是這兩句詩的本意,本意仍是寫自己。詩人本是故鄉人,對故鄉懷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鄉,卻被人當作了客人。這對一個對故鄉有深情的人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刺激啊!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面對巴山的凄風苦雨,詩人想像到什么時候能夠還鄉,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燈芯燭花,溫情細語中又提起現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詩既有惜別之意,更是寬慰之語,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真摯深厚的情感。它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中,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固然不無惘悵,卻也頗為豁達。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這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景象振奮了作者的精神,激勵作者以達觀的態度來應對世變。這一聯,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現今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發展中,沒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為奇,絲毫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進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沒落腐朽的廢墟旁蓬勃發展起來的。它蘊含的哲理:人生總會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不能悲觀,要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未來總比現在好,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