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處人家》教案7
導 學 平 臺[課標要求:]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思路。
2、學習文章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寫景的方法。
3、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學法點悟]
學生通過朗讀、討論、相互質疑,理解課文內容,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增強感性認識。
[整體感知 ]
這是一篇優美如畫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寫了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景物?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是從一個角度,還是從多個角度來寫的呢?全文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寫了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景物?
解惑:文章描繪了江南鄉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情景。
質疑:作者是從幾個觀景點描繪不同的竹林景物?
解惑:作者是從三個觀景點描繪了不同的竹林景物,分別是:1、遠處所見:遠遠望去,從平地到山頂全鋪著竹子,像全被竹海淹沒了。一陣風吹來,只見竹浪一浪推著一浪,直涌到很遠。2、竹林深處所見:山路兩邊高大的竹林很密,蓋住了天空,一點也感覺不到陽光的猛烈。我們走在路上就好像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有時看到前面的竹叢像屏風擋住路,好像走不通了,但是我們走到前面一看,另一條山路又出現在我們眼前。3、竹塢所見:抬頭向四面看望,到處都是竹子。
質疑:全文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解惑:作者通過描繪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喜悅,表達了對祖國山川壯麗、物產豐富的贊美,對欣欣向榮的生活的謳歌,以及對勤勞、樸實的山村人民的熱愛之情。
[語言揣摩]
1、“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在這里卻絲毫感覺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
這是寫“我們”深入竹海近看的感覺。竹林密得教人仰頭看不見上空,像走過竹海的海底隧道。
2“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
這句話對竹海進行精彩、細致的描繪,運用了“推”、“涌”、“暗浪”等表現力強的詞語,渲染了“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充分表現了竹海的“深沉”。
[研究課題]
《竹林深處人家》是一篇優美如畫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描繪了江南鄉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情景。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出黃蒙田的其它作品,比如他寫的《春暖花開》,這是在江南地區的游記,同課文比較閱讀。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重點語句的含義。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基礎鞏固集訓]
一.字音字義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山麓 隧道 竹塢
山嵐 竹箬 匾簞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晾 沏 嵐 徑 栽 隧
諒 徹 崗 經 裁 遂
二、語言積累
1、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束手無策:
名副其實:
山嵐:
山麓:
三、問題探究
1、什么事情引起作者對竹林深處的回憶?那種回憶是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提示:朋友請吃飯,有扁尖筍做的家常菜,因此引起作者的回憶。作者記憶得那時是在春天,是清明前三天到谷雨后七天那段日子。地點是江蘇省太湖山區,那是中國名茶碧螺春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