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同步練習
10、第③自然段畫線的兩個反問句,在語言表達上的作用是 ;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 。
11、作者哪次具體經歷照應了“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這一句子?
12、第⑤自然段描述“第一次”經歷和感受時,交織著千絲萬縷的母愛,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詩人孟郊千古傳頌的詩句: , 。(《游子吟》)
13、文中哪句話對“第一次真好”作具體的闡釋?
(二)
畫家和他的孫女
畫家有一個6歲的孫女。6歲的孫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愛畫畫。
婷婷畫了一棵樹。
他說:“婷婷,你畫的樹不對。”
婷婷說:“怎么不對呢?”
他說:“樹技不對。”
婷婷說:“樹枝怎么不對呢?”
他說:“樹枝怎么能比樹干還粗呢?”
婷婷說:“樹枝怎么不能比樹干粗呢?”
他說:“那就不是樹了。”
婷婷說:“不是樹你怎么說是樹呢?”
他無說可說了。
婷婷畫了一只小兔子。
他說:“婷婷,你畫的小兔子不對。”
婷婷說:“怎么不對呢?”
他說:“兔子有紅色的嗎?”
婷婷說:“兔子怎么會沒有紅色的呢?”
他說:“你見過紅色的兔子嗎?”
婷婷說:“沒見過的就沒有嗎?”
他說:“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說:“不是兔子你怎么說是兔子呢?”
他沒話說了。
婷婷畫了一匹馬。
他說:“婷婷,你畫的馬不對。”
婷婷說:“怎么不對呢?”
他說:“馬有翅膀嗎?”
婷婷說:“馬沒有翅膀。”
他說:“那你為什么給馬畫了翅膀呢?”
婷婷說:“我想讓馬長出翅膀來。”
他說:“那就不是馬了。”
婷婷說:“不是馬你怎么說是馬呢?”
他又沒話說了。
婷婷還畫了一只老母雞,老母雞下了下個蛋。那蛋比老母雞還大。婷婷就拿去參加西班牙的一相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婷婷得了一等獎。
畫家心里就犯嘀咕:“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沒兩樣兒呢?”
14、選文第一段以簡練的語言介紹了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及其共同愛好。這樣的介紹在文中的作用是: 。
15、選文主要運用 方式,展開矛盾沖突。這樣寫的好處是: 。
16、選文圍繞哪些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畫家對6歲孫女的畫所作的批評有沒有道理?婷婷的反問對不對?
17、婷婷的一幅畫在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兒童展上得了一等獎,這個事實說明什么?
18、既然婷婷的畫在國際兒童畫展中受到褒獎,畫家為什么還要在心里犯嘀咕?
19、選文主要運用什么手法來刻畫人物?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