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教案
第二段指導要點:
①也從正反兩面說道理,卻是正為主,反為賓,從以曾參傳孔子之道為例可以看出,作者的正意是,天資差能努力學習就能取得成就,“不逮”“旦旦而學”“久而不怠”諸語應重讀。下一層,說“反”,雖輕讀,但須有批評意。
②“傳之”后當作一頓,然后用深沉感嘆語氣讀最后一句。
③本段中虛詞較多,大多與語氣有關,要讓學生在誦讀中自行領悟(教師能領讀一遍最好),也有要講的,即“其與昏與庸”中的“其”(加重語氣)和“卒于魯也傳之”中的“也”(有肯定之義,但要輕輕帶過)。
第三段指導要點:
①全用敘述調讀,可分三小層:先指出二僧有貧富之別;接著寫二僧對話;最后說事情的結果。要讀出層次感。
②對話應摹擬人物語氣,貧者有信心、有勇氣,富者驕而惰。注意“子何恃而往”一句前后語氣不同:前以問為主,而有輕視意,后則純是蔑視口吻。
第四段指導要點:
本段為全文核心,語氣變化頻繁。
①“西蜀”句是承上作結,先嘆路遠難行,后贊貧僧之志。“之”,輕讀而語氣舒緩。“也”,輕微感嘆。“而”,先抑后揚,有轉折意,須重讀!把伞保帐Z氣。
②“人之”句,正意所在,勸勉子侄之意。
③“是故”作一頓,以下皆訓誡之辭,要讀得莊嚴!翱墒讯豢墒选本,重在“不可恃”,所以示誡;“可限而不可限”句重在“不可限”,所以示訓!白詳 笔菊],“自力”示訓,皆當重讀。
五、趣味練習。
閱讀下面幾句話,并與原文作比較,說說這樣改寫好不好。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恐貲糧不足,故未成行。子何恃而往?”貧者曰:“吾所恃者,志耳。子姑待之!”遂行。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所歷告富者。富者曰:“子誠勇者,吾恨不與子俱往也!”
[說明]如教室里沒有投影設備,也可用聽讀法:教師先慢讀一遍,略作解釋,再讀一遍,然后學生發言。
小結:改文將富者未能行的原因以及聽貧者南海之行的敘述后的心理狀態都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就沒有品味的余地了;貧者說“吾所恃者……”這番話有點向富者挑釁的味道,不合乎人物性格,“遂行”一語多余,原文“自南海還”已經表示他去過了。
問:從比較中你能看出文言敘事的特點嗎?(簡潔、典雅,有許多言外之意要用心品味。)
六、留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段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