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丑陋、訕笑、嫉妒、來勢洶洶”等詞語的音、形、義,并學會運用。
⑵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進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能力目標:
⑴ 把握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涵。
⑵ 揣摩語言,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⑶ 對文章進行深層鑒賞,品評文章的美,體味童話的藝術魅力。
3、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現實領悟丑小鴨形象的意義,激發他們堅韌、勇敢去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
通過復述課文,了解丑小鴨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鴨面對坎坷所采取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領悟丑小鴨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
【教學難點】
1、通過揣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深層內蘊。
2、搜集作者的生平、創作經歷等資料,互相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理解丑小鴨這一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寫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可以為電視畫面配音,也可分角色朗讀課文。
2、復述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評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vcd光盤、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利用圈點勾畫法,了解丑小鴨的遭遇,理解丑小鴨是作者的自我寫照;體驗與反思,理解丑小鴨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審美鑒賞,品味作品多方面的美,感受童話的藝術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1、設計一: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充滿童趣和睿智的童話《皇帝的新裝》,它的作者是──(學生答:安徒生),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另一篇作品《丑小鴨》。
2、設計二:
多媒體播放圖片(或參看教材插圖),學生看圖片,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圖片,引出課文《丑小鴨》。
3、設計三:
大家熟悉“丑小鴨”嗎?它是誰?為什么會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們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走近丑小鴨,看看她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
二、作者及文體回顧
請兩位同學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上學期所學的有關童話知識,簡介童話的文體特征及作者的有關情況,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年,每年圣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