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教學設計1
安徒生的童話,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乃至家庭中的家具、玩具等,都被賦予生命,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的一切都同人一起進入了社會生活,既是幻想的世界,又是現(xiàn)實的生活,二者緊密地交融在一起。在文字方面,安徒生特別注意簡潔、明快,不去追求表面的華麗而損害作品的思想內容。語言生動,同時有一股清新的民間口語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把握丑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1、教師播放vcd光盤《丑小鴨》,選五位同學為畫面配音:
鴨媽媽、眾兄弟姐妹由一人扮演,小鴨由一人扮演,野鴨、公雁由一人扮演,老太婆、貓兒、母雞由一人扮演,孩子由一人扮演并承擔敘述語言的朗讀任務。遇到“大家”“他們”一起說的話,五位同學齊讀。
。ㄅ湟綦y度較大,教師宜酌情安排考慮;如不具備相關條件,請安排分角色朗讀,要讀出童話那種純真、稚拙、活潑的情調)
其余同學評價,選出最佳配音演員(或最佳朗讀者)。
教師提示需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木屐(jī) 簡陋(lòu) 訕笑(shàn) 蛋殼(ké) 嫉妒(jí dù) 燈芯(xīn) 脖頸(jǐnɡ) 冰雹(báo) 籬笆(lí b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示學生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了解丑小鴨的不幸遭遇,然后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
教師稍作指導:復述時要抓住丑小鴨的主要經歷,突出丑小鴨所遭遇的各種歧視和打擊,以及丑小鴨的態(tài)度。
學生明確:丑小鴨原是一個不知來歷的,被遺放在牛蒡叢中的天鵝蛋。一只鴨子把他當做一只鴨蛋孵了出來。丑小鴨長得太丑了,所有的雞、鴨都嘲笑他,排擠他,連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連自己的媽媽也不得不勸他走遠些。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他被迫離家流浪,幾經風險。在野鴨群中,他“盡可能對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禮”,“只希望人家準許他躺在蘆葦里面”,沒有任何更多的企求。雁對他雖然不錯,但不料被獵人打死。丑小鴨死里逃生,來到一間農家小屋。他忍氣吞聲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不斷受到雞和貓的奚落排擠。最后他不堪忍受,獨自來到他心馳神往的大自然中。秋天到了,丑小鴨看到一群南飛的幸福的天鵝,從此他再也無法忘記這些美麗的鳥兒。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鴨幾乎被凍死在冰冷的湖邊。又是一個美麗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麗的鳥兒。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丑小鴨抑制不住內心的向往,決定不顧生死飛向美麗的天鵝。然而,這時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鴨子,而是一只美麗潔白的天鵝。
3、資料展播,討論交流,走進安徒生的成長世界,引導學生理解《丑小鴨》是作者自身經歷的藝術寫照:
⑴ 學生展示已搜集整理好的關于安徒生生平、創(chuàng)作的資料,教師利用多媒體介紹給全班同學(包括圖片、文字資料等)。
、啤W生分組討論,安徒生是如何在逆境中成才的?
、恰「餍〗M選代表發(fā)言。
明確:安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于討飯境地、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饑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臺上表演人生、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兒也不氣餒。安徒生14歲就離家,只身去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饑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于貧困、疾病折磨,他不能成為一個舞臺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后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詩和美,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