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學習要點
2.本題考查對代詞及重點語句的理解。\'這項使命\'是指翻譯《共產黨宣言》。第⑤段中畫線句形象地寫出了翻譯《共產黨宣言》這項使命的重大和神圣(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意義)。
3.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第⑤段中所說的\'巨著\'是強調首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深遠影響
4.本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判定及重要詞語的理解。第⑦⑧⑨⑩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文中反復強調的\'第一\',突出了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劃時代意義。
5.本題通過分析文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標題中的\'圣火\'是指《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6.此題深層次的考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審題能力及概括能力。簡述必須把握\'反響\'和\'影響\'的不同含義。尤其要明確,\'影響\'既包括對中華民族的影響,又包括對革命領袖的影響。
社會反響:《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受到當時先進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幾天內銷售一空。
深遠影響:①《共產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作的科學闡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華大地;②《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對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革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課外拓展
一、關于福樓拜、屠格涅夫、左拉
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生于醫師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憶錄》《十一月》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憂郁情調。1856年發表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暴露資產階級道德的墮落。1867年寫出歷史小說《薩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隸國家雇傭軍隊起義為背景,描寫起義軍首領馬多和迦太基姑娘薩朗波的戀愛。1869年完成長篇小說《情感教育》(副題《青年人的故事》),描寫一個喪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青年的生活。1874年發表《圣安東尼的誘惑》,取材宗教傳說,反映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絕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布法爾和白居謝》,描寫兩個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滿濃厚的悲觀情緒。他的作品,文字精練,是法國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生于貴族家庭。早期寫詩(《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發表《獵人日記》,揭露農奴主的殘暴,農奴的悲慘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監禁中寫成中篇小說《木木》,對農奴制表示抗議。以后又發表長篇小說《羅亭》(1856年)、《貴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說《阿霞》《多余人的日記》等,描寫貴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好發議論而缺少斗爭精神的性格。在長篇小說《長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亞革命者英沙羅夫的形象。后來發表長篇小說《父與子》,刻畫貴族自由主義者同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思想沖突。后期長篇小說《煙》(1867年)和《處女地》(1877年),否定貴族反動派和貴族自由主義者,批評不徹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觀情緒。此外,還寫有劇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詩等。
左拉(1840-1902),法國作家。出生于工程師家庭。當過職員。早期作品受浪漫主義影響,后來信奉實證論哲學,寫出長篇小說《臺萊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釋主人公的行為。第二帝國的崩潰和巴黎公社起義促使他注意社會問題。1871~1893年間,創作了由20部長篇小說組成的《盧貢·馬卡爾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錢》《崩潰》等,內容主要通過一個家族中各個成員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義筆法反映拿破侖三世時代法國的社會生活,揭露資產階級的荒淫無恥。還發表《實驗小說論》,提出自然主義的創作原則。1894年后陸續寫出《三個城市》(《盧爾德》《羅馬》《巴黎》)一套長篇小說,揭露羅馬教會的卑鄙勾當,也反映了烏托邦的改良主義思想。德雷福斯案發生后,1898年發表《我控訴》一文,抨擊法國反動當局,因此被判徒刑,后來逃亡英國。最后一套長篇小說《四福音書》,只完成三部(《多產》《勞動》《真理》),繼續發揮烏托邦的改良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