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陌上桑(語文版)
一、學生朗讀全詩。
二、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1、詩的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紅日東升,陽光普照。美好的景物描寫,為主人公羅敷的出場描繪了環境,烘托了氣氛。一說這兩句是詩的套子,引起開頭的話,與全詩無關。
2、第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羅敷的美麗形象的?
首先介紹了羅敷的姓名、身分和勞動地點。“養蠶桑”具體說明了羅敷是一個善于養蠶的青年女子。接著描繪了她的采桑用具和美麗服飾。‘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形象地說明了她的采桑用具美觀精致。發髻像云朵,耳環圓又亮,衣服色彩協調,華麗大方。這四句描寫有力地襯托了羅敷美麗的容貌和身段。最后寫看到羅敷的人們的感受:行者下擔,少年脫帽,耕者忘鋤。這些側面描寫有力地說明了凡是看到羅敷的人,無論老年或少年,無不為羅敷的艷麗容姿所傾倒,從而突出了羅敷的美麗形象。
3、詩中是怎樣描寫使君的可恥行為的?”
“五馬立踟躕”既描繪了使君的煊赫聲勢,又含蓄地揭露了使君驚異于羅敷艷姿的好色丑態。接著又派他的隨從詢問羅敷的姓名和年齡,最后竟親自出馬,提出無理要求:“寧可共載不?”這就徹底暴露了使君的可恥用心和骯臟靈魂。
4、羅敷是怎樣對待使君的?她為什么要夸耀她的丈夫?這些夸張描寫對刻畫羅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羅敷的對話有理有節,含蓄而有針對性,先是用“使君一何愚”嚴詞拒絕,正面斥責,接著從當時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展開說理:“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這兩句不但揭露了使君的可恥行為,也表明了羅敷的堅貞不阿,不屈服于使君的權勢。進而盛夸丈夫,壓到使君,對使君的侮辱性要求給予無情的嘲諷。“東方千余騎”,“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這些夸張描寫,生動形象地表明了羅敷的丈夫聲勢顯赫、威風凜凜,和使君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羅敷的丈夫從十五歲到四十歲之間,官運亨通,飛黃騰達,正是有為之年。“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這些描述,形象地表明了她的丈夫是儀表堂堂,英俊不凡,甚至同僚屬下也都夸她的丈夫舉止大方,才貌出眾。 羅敷這一段盛夸丈夫的描述,不僅含蓄地深刻地表現了一個勞動婦女聰明、機智、勇敢的性格和堅貞不阿的品質,而且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鄙和可恥,給了封建官吏以無情的鞭撻。
三、分析課文:
全詩在內容上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發生的地點、季節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齡、服飾等等,并通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矚目顯示女主人公秦羅敷的美,為下文使君求同載作了導引。
第二段:寫使君為羅敷的美貌所驚,不懷好意地詢問她的姓名、年齡,最后圖窮匕首見,露出猙獰面目,羅敷義正辭嚴地給予斥責拒絕。
第三段:則通過羅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見絀,自感形穢。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運用烘云托月法寫一個人。 三、小結:這首民歌通過美麗的采桑女子羅敷拒絕使君所邀的故事,歌頌了勞動婦女堅貞不阿的品質和勇敢機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