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郭沫若詩兩首教學案
理解詩中聯想的作用。
①“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②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
這種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的表現手法,我們稱為“聯想”。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聯想。事物之間有某種聯系就可以構成聯想。
詩作開頭這種由街燈到明星帶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聯想,吸引著讀者的視線從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作好鋪墊。
理解詩中想像運用的作用。
①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那么本詩是怎樣逐步展開想象的?
(三)讀出詩的情感美。
1.課文中有很多詞語表現出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詞找出來,用“ 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 ”這一句式說一句話。
2.這首詩的語言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用“這首詩的語言好在 ”這一句式說話。
3.小結。
(四)、背誦
《靜夜》學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3.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繼續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4.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重點:朗讀訓練;品味詩歌語言,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習過程:
一、導語:
二、學習、研討
(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
提示:這首詩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調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朗讀這首詩時節奏也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教師和學生互動互感,明確節拍和重音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 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二)讀出詩歌的畫面美。
誦讀并思考:
1.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寫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2.哪些是聯想或想象的詩句?詩人是怎樣展開 聯想與想象的?
3.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三)讀出詩歌的情感美。
誦讀并思考:
作者通過本詩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四)小結。
(五)全詩齊讀這首詩。
(六)試著背誦這首詩。
三、拓展閱讀。
比較兩首詩在結構及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1.兩首詩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2.兩首詩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四、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
2. 用自己的話描述《靜夜》里的想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