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太陽》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本文是一篇通訊,報道了中國女畫家經過執著努力來到南極,戰勝生理和自然條件造成的困難,為中國南極長城站建設出力并為之作畫立傳的經過,表現了南極考察隊員為祖國、為科學事業艱苦卓越的奮斗情景,贊頌了我國科學工作者的民族氣概和非凡膽略。文章構思巧妙,線索清晰。在組材時,沒有逐年逐月地悉數照錄女畫家生活的全過程,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現中國婦女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質,中國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和民族氣概的事例。以女畫家的切身感受這一強烈感情為線索,將南極戰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寫鏡頭組合有序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四個動作性很強的小標題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突出了各自的側重點。本文修辭手法運用巧妙得體,如寫南極的冰雪世界,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綜合運用,描繪女畫家眼中的南極冰原壯觀,或生動形象,或情滿行間,或深化中心,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能說出文中“南極精神”的內涵;理解 “三個太陽”的含義。
2.感受南極人的民族膽識和氣概,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意志品質和創造精神。
3.能結合文中具體內容分析本通訊在選材和構思上的特點以及語言的特點。
三、教學重點:
1.感受南極人的民族膽識和氣概,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意志品質和創造精神。
2.理解本通訊在選材和構思上的特點以及語言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這則通訊“南極精神”的內涵和創造性的體會“三個太陽”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了解南極洲:
1.設題討論:依據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資料,談談你所了解的“南極”有哪些特點?
(最孤立的大陸、最寒冷的大陸、風最大的大陸、最高的大陸、最干燥的大陸、河流最少的大陸……海浪、冰山、雪原、暴風雪:極其惡劣、艱苦)
2.觀賞南極探險記錄片
二、本課時學習目標
1.感受南極人的民族膽識和氣概,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意志品質和創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構思、選材上的巧妙之處。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標題與作品
1.觀賞圖片:南極的雪、山和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
2.這是一篇通訊,一篇以描寫一位向往南極的女畫家和我國南極考察隊員的生活為內容,以歌頌南極精神為主題的文藝通訊。
四、初讀識音義
1.填字:吞shì cù眉 步lǚ 翩xiān
2.注音:亙( )古 佇( )立 粗獷( ) 俯瞰( )
3.改錯別字:喜出忘外 漚心瀝血 晶熒剔透
五、再讀知人事
1.本文主要寫的是女畫家,而敘事線索是什么?(屬人、物、事、情的哪一種)
2.記敘順序是什么?
[提示:線索-——畫家的切身感受。時間順序,部分結合插敘。 ]
六、感知品標題
瀏覽全文,找出并概括有關女畫家的主要經歷事情;并與文中小標題比較優劣。
1.歷盡周折,申請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極,參加建設。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艱苦創作“三個太陽”壁畫。
領起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四個部分的文字。抓住那些最能表現中國婦女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質,中國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和民族氣概的事例,以女畫家的切身感受這一強烈感情為線索,將南極戰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寫鏡頭組合有序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四個動作性很強的小標題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內容,突出了各自的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