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第7段,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接讀來信,感嘆萬千。以淚光中的“背影”結束全文,回味無窮,又與開頭呼應,回扣前文,再次點題。在刻畫父親背影后,自然轉入對父親一生的回憶!吧倌晖獬鲋\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說明父親是有能力的人,字里行間透露了我對父親的愛!澳闹暇硡s如此頹唐”,“哪知”含有很意外的意思,“卻如此”含有逆轉的意思,隱含著憤憤不平的情緒。其實,這正是當時廣大知識分子共有的遭遇。作者引用父親的來信,點出“大去之期不遠”,催人淚下。接著在“淚光中,又看見那……背影”,雖是虛寫,卻濃縮了對父親的真摯深厚的感情!鞍Α,發自內心,韻味無窮。“我不知何時再能和他相見”,寫出我對父親深深的懷念和熱愛! 】傊,作者的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傳統——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在辛酸與悲涼交織的父子之愛中,含有父親在厄運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本文記的是真實的事,抒的是真摯的情,父親的善良敦厚,兒子的正直單純,知識分子的辛酸境遇,社會的灰暗陰冷,都逼真地寫出來了。這些都引起了讀者同情、共鳴。 文章通過作者回鄉奔喪、父子分別,特別是透過父親的背影,突出表現父子之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灰暗的世道和知識分子凄涼的處境、悲哀的心情。 作者談寫作動機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保 答《文藝知識》編者問)“寫實”,體現了這篇文章的價值。文章是寫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這時中國社會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感到社會壓抑,產生落寞凄涼的情緒。第四課時【朗讀課文】【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2. 全文幾次寫到“背影”?它們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文章的開頭,懷念父親,惦記“背影”!安荒芡洝钡那懊婕右粋“最”字,表明父親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靈烙下深深的印記,包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作用是:開篇點題,使一種濃重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感染讀者。第二次,在車站上,“我”眼望父親翻越鐵道買橘的“背影”。作者對“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個特寫鏡頭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作用是:具體描繪,使形象自然真實、生動鮮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感人至深。第三次,在第6段末,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父親和兒子告別后,“我”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里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這一次寫得最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