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重點難點】
1.朗讀訓練。
2.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設想】
1.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達到感悟和理解。
2.重視詩歌朗誦教學。
3.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理想”是什么?一本詞典上說,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詞典上說,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想。
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1948年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后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共XX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二、課文研討
1、學生聽讀、欣賞。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蛻 饑寒 離亂 綴連 遠行 倔強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竊 詛咒 濃陰
海天相吻 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2、自讀課文,分小組學習。
①、自學,聯系實際理解各節詩的含義;
提示:可聯系例子,如革命烈士、獻身科學獻身真理的仁人志士、先進人物;也可聯系身邊的人物及自己來談。
②、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等待問其他組的同學或者老師;
③、推舉一、兩個同學發言,其余同學可補充;
④、各組出一個同學評分,科代表記分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進行總分。
3、整體感知
①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這首詩是說,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