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際遇》教案
2.要回答〔要點精析|過程與方法|第三題〕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細讀一遍,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歸納整理。
[寫作•口語]
課文為什么以大量篇幅回憶自己對北大圖書館和北大人的感受?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篇對自己所在學校的認識和感受。
〔分析 : 本題旨在啟發同學們思考散文選材的一般特點和技巧。北大,是知識和學術的北大,圖書館是知識的象征,對作者的觸動和影響也最深,故重筆寫圖書館,作者對北大特有的感情,也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現。人是北大的主體和靈魂,作者寫老師和同學,實是寫北大的精神。在對北大人的描繪中,作者對北大的“驚奇、喜悅、感動”之情,再次得到具體的抒發。學生自由發言,不作明確要求。〕
[妙題妙解]
1、十歲時的小事表現什么含義?文中哪一句話提示了答案?
答:表現“我”對考上北大的信心。第3段“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
2、第四段中“她”指誰?這里人稱變換有什么好處?(巧妙的寫法)
答:“她”就是作者,即“我”。變換人稱可以突破“我”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時間由北大一下子挪到兩年前,把空間由“三十五樓下”移到了“結冰的湖面上”,寫“我”在兩年后回顧兩年前的自己。這樣寫使文章變化多姿,行文活潑。
3、 文以“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再次像個十六歲的小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結,有什么作用?
明確:流露了“我”對“湖光塔影”的無限依戀之情,與七歲時所見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輝。首尾遙相呼應,意味深長。(提示:從內容和結構上回答)
[評價方法]
隨堂測試
一、給加點字注音
穹隆 嗚咽 涉足 倘佯 絮語 犀利 凝重 安恬 擷取 惆悵 沉淀 白駒過隙 紳士風度
二、抄寫出課文中運用下列詞語的例句,并用這些詞語自己各造一個句子(不能跟課文的例句一樣)。 1)倘徉 例句______ 造句__ __ 2)白駒過隙 例句 造句____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