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
2.關于背景
本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加緊了對新文化運動的破壞。封建復古勢力從一蹶不振中昂起頭來,對新文化運動發動猖狂的反撲。社會黑暗到了極點。中華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
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實,挺起胸膛,振奮民族精神?這是擺在每一個有愛國心的正直的人們面前的嚴峻問題,必須作出抉擇,必須作出明確的回答。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顏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或化敵為友,為虎作倀,或畏懼斗爭,循跡而去。大多數正直的有愛國心的人們,則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針對這種現實和精神狀態,李大釗大聲疾呼,振奮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嚴重的歷史關頭,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樹立起沖破險阻的必勝信心,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1)根據拼音寫詞語或者給漢字注音。
一(xiè)______千里 叢山(dié)______嶺 險(jùn)_______
阻(yì)______ 逼(xiá)______ (qí qū) _________
奇趣橫________生 濁________流滾滾
(2)理解并運用
浩浩蕩蕩
奇趣橫生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明確:(1)瀉 疊 峻 抑 狹 崎嶇 hénɡ zhuó (2)略
2.學生大聲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教師可作以下要求:
(1)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2)歸納各段大意。
學生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1)學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學生互動,共同解答,如有不易解釋的詞句,可請教老師,師生互動,雙向交流。
學生可能提到的難句有:
①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
②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
③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
④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⑤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