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幾何》學案
問題3、文章最后一段屬于什么敘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確:補敘。補充交代王老師的另一身份----父親的毛根兒朋友。
五、目標檢測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在那個做什么事都嚴肅認真、呆板教條的年代,這樣的稀奇事,不是太離譜了嗎?
( 反問 )
他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發都在微笑!( 夸張 )
笑的雙手發抖的同學們,一個個變得笨手笨腳,畫的全是雞蛋、鴨蛋、蘋果、梨和丑陋的三腳架。( 比喻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寫方法。
須臾,一個方頭大耳、矮胖結實的中年人夾著一本厚書和一個大圓規、一個大三角板擠進門,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講上。( 外貌、動作 )
全班同學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彎腰,搖頭,擠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 動作、神態 )
“上幾屆有的同學說:‘王老師你畫的那圓圈有啥了不起?我們也會畫’!”( 語言 )
配餐作業a
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一個個洗耳恭聽這矮胖幽默的綽號叫“王幾何”的老師到底還要說些什么有趣的話。
洗耳恭聽: 專心地聽
(2)這是我這輩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暢、最厲害的一次。
得意忘形: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答案:文章記述了王老師給我們上第一節幾何課的情形。
3.本文描寫的是一節充滿笑聲的數學課,仔細閱讀課文,說說這節課上令人發笑的源頭有哪些?
答案:(1)王老師啞笑。 (2)王老師公布自己的綽號。 (3)王老師讓同學們到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 (4)同學們在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卻畫成了雞蛋、鴨蛋、蘋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配餐作業b
4.王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絕活是什么?他這樣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
答案:反手畫圓和三角形 他這樣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說明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可以磨成針! 要大家牢記的是一種熱愛知識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5.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達作用。
(1)矮胖老師站在講臺上,雙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翹,胖臉上一副得意揚揚的表情。
答案:通過神態描寫,寫出王老師的和藹以及反手畫圓和三角形后的自得心情。
(2)大家彎腰,搖頭,擠眉,弄眼,一齊哄堂大笑!
答案:通過對同學們的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突出表現王老師啞笑的喜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