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教學案及答案
學習態度
品德修養
6.《〈論語〉十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
7.本文的“而”字有兩種用法:順接和轉接。下列句子中的“而”:
①表順接關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轉接關系的有________。
a.學而時習之 b.人不知而不慍 c.溫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學
e.學而不思則罔 f.擇其善者而從之 g.學而不厭
8.語段點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對文中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②.對文中四個帶“ ”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三人”指三個人 b.“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
c.“擇”是選擇之意。 d.“從”是跟從,意譯為學習。
(二)遷移過關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選自《論語•為政》)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選自
《論語•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給它注音并解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慍( ) ②溫故而知新( ) ③誨女知之乎( )
④知之為知之( )( ) ⑤是知也( )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
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后感
第10課《論語十則》參考答案:
一、1.2.3.4.5.6(略)二、1.2(略)3.⑴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