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精選6篇)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介紹國寶--大熊貓的說明文,作者從大熊貓溫馴的性格、名字的來歷、生活習性、繁殖能力等方面對大熊貓進行介紹。運用了引資料、列數據等說明方法。用生動、準確、風趣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我們的國寶。
學習本課的目的
1.引導學生學習說明事物的方法。
2.鍛煉提高學生搜集、整理、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
3.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在教學中宜采用參觀引趣法、板書引趣法、電教引趣法、導讀啟發式、討論式等手段。
二、教學步驟
。ㄒ唬┘ぐl興趣,導入新課
可視條件播放有關大熊貓的資料片或展示大熊貓圖片,讓學生先描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征,并談談自己了解的有關大熊貓的知識。
【設計說明】此環節作為導入部分,用形象生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并提示學生注重知識積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學生發言后,教師可總結導入本課:同學們剛才描述了大熊貓的外形特征,也談了不少有關大熊貓的知識,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我國著名的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先生是怎樣介紹大熊貓的樣子的?
他在文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
。ǘ⿲W生閱讀課文,探討問題
1.學生找出文中關于大熊貓外形特征的描寫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文中的描寫和《辭海》中的相關文字,以及學生自己的發言相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結合"探究•練習"第二和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一步品味文中形象生動的語言。
【設計說明】本環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思考題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文中介紹了有關大熊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ǹ刹捎眯〗M搶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4.小組互動,探究說明方法。為了說明大熊貓的有關知識,文中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說它的作用。
5.大熊貓為什么被稱為"國寶"?文中介紹了大熊貓"天天"和"寶寶"到德國的情景,"蘭蘭"在日本的情況,還有"紹紹"在西班牙受到的禮遇。這些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ㄈ┩卣拐n題,發人深省
1.文章最后提到我國已建立了13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你對此有何感想?
2.結合資料就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發表自己的看法。
3.對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你了解多少?能給大家談談嗎?
附:資料(1)
目前我國野生動物的情況非常嚴峻:生活在青?煽晌骼锔咴牟亓缪騒X年前還有幾十萬只,現在不足7萬只,并且還在以每年2萬只的速度被獵殺;生活在長江里的白鰭豚20年前還有400頭,現在不足20頭;野外生存的東北虎長白山僅殘存不足8頭……保護野生動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資料(2)
廣東省林業廳和有關野生動物主管部門于1998年2月12日聯合出擊,在順德市某鎮白蓮賓館一舉查獲大批被宰殺的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這些動物中有巨晰、蟒蛇、黑熊、穿山甲、小靈貓、鷹類等珍貴動物。在這個賓館只要你肯出線,許多一二類野生保護動物都能吃到。只要你點的出,該館承包人會北到大興安嶺,西至天山山麓,給你找來。在1997年他們還宰殺了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云豹一只。據賓館負責人交代,自1994年以來白蓮賓館長期宰殺經營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有時還批發給別人。
【設計說明】這些資料可以用投影、錄像等形式呈現。意在通過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學生認識到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的悲慘命運,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呼喚學生善良的天性去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作用,既學到了知識,又受到了教育。
。ㄋ模┳鳂I
1.搜集一些野生動物的圖片,并用數字表明它們過去和現在的數量,介紹它們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2.寫一篇保護野生動物的倡議書,并配以野生動物生活和野生動物被人類殘殺的相關圖片,貼在公共場所,進行一次社會宣傳活動。
【設計說明】(1)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野生動物數量正在銳減及其銳減的原因。讓學生從我做起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同時也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積累資料的習慣。
。2)題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以提高他們的社會活動實踐能力。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 學習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 認識大熊貓的生存現狀并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3、 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其成為國寶的原因;
4、 形象生動的說明;
三、教學設想:
5、 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
6、 運用多媒體教學;
7、 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8、 課時安排: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
一、 解釋標題,導入 新課
1、 本文是一篇介紹珍稀動物大熊貓的科普說明文。
2、 課文標題“國寶——大熊貓”中的“大熊貓”,表明了文章說明的對象,“國寶”一詞點明了說明的重點。
3、 先說“國寶”,再用表示解釋說明的破折號引出被稱為國寶的對象“大熊貓”,起著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貓的珍貴,二是引起讀者的注意:這國寶究竟是什么?
二、 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嬉(xī)戲 憨(hān)態可掬(jǖ) 瀕(bīn)危 璀璨(cuǐ càn)
邛崍(qióng lái) 浩瀚(hàn) 棲(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三、 整體感知,研讀課文
1、 文章是如何來說明大熊貓的可愛和珍貴的?
2、 如果讓你來介紹大熊貓,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介紹?
3、 請你談一談大熊貓的生存現狀?
明確:
1、
我國特有
國際公認 暗扣說明中心
古籍記載
體態可愛
數量稀少 直接點明說明中心
活化石
2、 外形特點:可愛
生長環境:人煙稀少、泉水豐富、竹類眾多
生活習性:喜愛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愛獨處
活動范圍:隨季節交替而改變活動范圍
繁殖情況:繁殖力低,大多每胎產一仔
3、大熊貓生活現狀:學生可根據有關資料,圍繞大熊貓瀕臨滅絕,闡述自已的觀點。
四、 討論題:
根據我們今天所學以及你課外查閱資料的結果,請你談談 應當如何來保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五、布置作業 :
根據你現有的知識及參考有關資料,寫一篇保護大熊貓的文章。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通過閱讀,了解大熊貓的特點習性和特殊價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說明特點。
3、強化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
2、了解大熊貓的特點習性。
3、理解擬人的手法和形容詞的運用。
課前準備:
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讀課文,寫生字詞。
學生自讀課文,預習討論題。
介紹大熊貓的圖片。
制作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 :熊貓的圖片
(二)預習課文
1、收集有關大熊貓的資料。
2、查閱工具書,能夠順暢地熟讀課文。
3、熟讀課文,學生自己概括大熊貓的外形、分布、生活環境、習性、繁殖、現狀等知識。
4、畫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現大熊貓特點的句子。
5、編寫課文結構提綱,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課文信息圖
(2)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說明大熊貓在外國“貴賓”待遇和人見人愛的特點,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紹大熊貓、體態可愛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以及野生大熊貓數量極少、瀕臨滅絕的處境。
第一層(第6段至7段)從體態、毛色和長相、神態的角度描寫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和國外受到的歡迎。。
第二層(第8段),簡要說明動物園里的大熊貓不習慣于人工飼養的原因。這是一個過渡段。
第三層(第9至13段),具體說明我國野生的大熊貓的生長環境、生活習性、活動范圍。
第四層(第14至16段),介紹大熊貓的繁殖情況。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紹大熊貓生活歷史古老的特征,說明它是“活化石”。
。ㄈ┱n文說明順序
從全文看,文章緊緊圍繞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這個中心來進行說明;在結構上按由果到因的邏輯歹頃序來安排組織材料。文章開始先從我國特有、國際公認、古籍記載三個方面概括說明大熊貓的珍貴,暗扣說明中心,然后依次從“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說明它珍貴的原因,篇末直接點明說明中心。從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紹大熊貓作為一般動物的概念,介紹了大熊貓生活習慣和繁殖情況之后,又特別介紹了大熊貓有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殊的價值是為一般到特殊的介紹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紹大熊貓的生存環境、食性特點、活動范圍和繁殖困難等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后,指出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必須加以保護,這又是由因到果。
。ㄋ模╅喿x提示,小組討論:
本文1-7段主要是說明大熊貓的什么特點?
哪些段落介紹了野生大熊貓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
3、大熊貓具有怎樣的珍貴科學價值?
4、讀完此文,你認為大熊貓能否成功繁衍生存下去?從文中看有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五)感悟課文,理解吸收。
1、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對課文做補充,比一比:哪一組又多又詳細。
3、查找我國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聯系課文,用簡要的文字說說建立保護區的意義。
4、準備辯論會:可以教師推薦論題,也可學生自主命題。
(1)推薦題目:是否可以通過克隆技術拯救大熊貓這一物種。
是否繼續把大熊貓作為“和平大使”贈送出國。
。2)自主選擇正反方,自薦或推選辯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資料,為辯論充分準備
第二課時
1、充分準備辯論會:
。1)、教室安排
(2)、辯論內容準備
。3)主持、評委。等
2、召開辯論會
。1)、主持人開場白。
。2)、辯論
(3)、主持人結束語。
(4)、評委宣布結果
布置作業 :
。1)、日記:談談自己在這次辯論中的得失。
(2)、根據資料,仿照生物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介紹大熊貓的知識。
。3)、寫倡議書:主題:保護野生動物。題目、內容、形式自定。
課后語文實踐活動:
1、參觀動物園的大熊貓,或觀看專題片《國寶——大熊貓》,結合課文上學到的知識,在小組里向同學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大熊貓。
2、辦一期手抄報,畫一些圖片,介紹有關大熊貓的知識,。
3、把大熊貓當作你的朋友,給他寫一封信,表達你對他的問候和關心。
開展宣傳活動,號召社會一起關注關心大熊貓。
附教學資料
關于大熊貓
1961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成立時,大熊貓被選中作為會徽的圖案,是因為它稀有珍貴,只有中國的個別地區才有。因此,中國的大熊貓還常常作為“和平大使”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到國外去攀親結友。但是,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持續高速發展,在提高了人類生活品質的同時,自然環境所遭受的破壞程度也日益嚴重。對于面臨瀕危的大熊貓而言,雖然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但是環境的破壞和森林的砍伐嚴重影響著大熊貓的生存質量。因此,對于初一的學生很有必要了解和關注大熊貓的生存現狀,為保護這一古老的物種獻計獻策。
美麗的大熊貓是古代動物的孑遺。更新世晚期,地球氣候轉冷,當時的劍齒象、劍齒虎等幾乎“全軍覆沒”,唯有大熊貓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來。從1974—1989年,大熊貓的棲息地已消失了一半。據調查,大熊貓野生數量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個孤立的小種群。世界各國人工圈養的大熊貓,數量約為120多只。有數據顯示,全國大熊貓棲息地在20世紀90年代確實比70年代下降了61.7%。
熊貓的種群數量少,導致大熊貓尋求配偶機會少,近親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艱難,幼仔成活率很低。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勢必導致大熊貓在適應環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人為獵殺和捕捉對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更為嚴峻的是,森林被大面積采伐,使得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日益縮小,環境極其惡化,棲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盡頭,無路可退。是人類破壞了它生存的整個基礎和社會結構。998年長江水災后,國家決定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停止對森林的采伐,這對大熊貓的生存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福音。一旦沒有了人類的干擾,這個物種就會通過它自己的能力來逐漸恢復種群,恢復的速度甚至會比我們想象得快。它們的生存需要穩定的棲息地。
“保護大熊貓不僅限于增加它的數量,其意義在于保護以它為代表的整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保護下來,各種生物也就保護下來,水土資源也保護了下來。大熊貓是自然保護的象征,因此對大熊貓的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網上查找有關圖片。
教案點評
建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體會發現的樂趣,了解我國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可進行分小組的調查研究,挾持調查報告,關注我國大熊貓的生存現狀。也可舉行一次為話題的辯論會,討論大熊貓的生存繁衍問題。
重點理解本文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為了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準確使用形容詞和動詞,生動傳神地描寫了大熊貓的舉止神態,突現了它可愛、機警的特點。同時還運用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大熊貓“體態可愛”特征。此外,文章還結合有關內容穿插了一些關于大熊貓的故事,也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都是教學中的重點。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3.增強關心、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設計思路
本文內容通俗易懂,知識豐富,學生閱讀興趣濃厚,注意引導學生閱讀,主要是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同時對說明語言和說明方法進行復習。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導人。(出示掛圖。)
讓學生辨認大熊貓。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一些關于“國寶”的特點、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也可以讓學生描繪一下大熊貓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介紹大熊貓的文章,<國寶——大熊貓》。(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作者葉永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作品頗多,前期有中篇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榮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后期以報告文學為主,有傳記《張春橋浮沉錄》《王洪文浮沉錄》《陳伯達其火》等。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本文內容豐富,用語準確,希望大家在這節課中能有所收獲。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4.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5.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憨態可掬笨拙瀕危 貘 上林苑 邛崍
璀璨 北碚分娩翌日繁衍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韻,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明確:(在德國受到“貴賓”待遇。人見人愛。它是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形象:長相俊俏,神態溫馴。在國外受到歡迎。分布地域狹窄。大熊貓的得名。屬食肉目,卻喜食竹,且食量很大。活動范圍與季節有關。性情孤僻繁殖
艱難。因此,它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注意:上述內容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要求: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3.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確:由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可根據情況補充下列內容:
(一頭成年的大熊貓每晝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
(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
要求: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
4.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明確:主要由學生回答,教師根據情況予以引導和指導。
(作比較、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列數字、引用說明、舉例子等。)
5.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課文第12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俅笮茇垶槭裁礂壢澥乘?用原文話回答。
②指出本段文字使用的說明方法。
、邸按笮茇堄袝r也顯露食肉的本性”中的“有時”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什么特點?
④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據科學家研究,大熊貓遠祖雖是肉食動物,后來,由于尋不著肉食,只得吃滿山叢生的竹子,代代相傳,也就養成了吃竹子的習慣。注意:“據科學家研究”不能遺漏。
、诹袛底。
、垠w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
④主要介紹了大熊貓棄葷食素的由來和吃竹子的有關情況。)(意思對即可。)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板書設計
國寶——大熊貓
一、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
三、理解說明方法。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5
一、 導入 新課
在這個奇妙的自然界里,動物永遠作為我們人類的生存伙伴,與人類共存共榮,和諧發展。在我們的周圍既有勇猛兇險的獅子,聰明機靈的獼猴;又有溫文爾雅的企鵝,高貴典雅的長頸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身影。許多動物深得人們的喜愛。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學生可能回答:喜歡澳大利亞的樹熊。喜歡南極的企鵝。我喜歡中國的大熊貓。)剛才同學講到世界各地的許多動物,其中李明同學特別喜愛大熊貓,那么哪位同學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大熊貓?(學生可能回答:活潑可愛的動物。大熊貓毛色黑白相間。它走路懶洋洋的。它最愛吃竹子。大熊貓會爬樹。)剛才幾位同學從不同的方面給大家介紹了大熊貓,講得都不錯。老師這里有一張大熊貓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教師投影展示大熊貓的圖片)(學生紛紛舉手,結合圖片談對大熊貓新的認識)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貓?那么老師將帶著大家走進葉永烈的《國寶——大熊貓》一文,近距離地觀察大熊貓的神奇世界。(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 研析新課
。ㄒ唬┱埻瑢W們快速瀏覽課文,在閱讀過程中對生僻字、詞作適當標注。(學生閱讀課文)
好!請幾位同學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詞的讀音應尤為注意。
(學生可能回答: “憨態可掬”的“憨”。 “笨拙”的“拙”。 “瀕!钡摹盀l”。 “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大家聽完后,你同意剛才幾位同學的意見嗎?能否對剛才同學的發言評價一下?(學生發言)
教師評價:這幾位同學評價很準確,說明他們不僅聽得認真,而且發言很有見解。下面,我們回到文章的題目上。標題中的“大熊貓”是文章的說明對象,那么你們能否從題目找出大熊貓的特點。(學生回答:是國寶。)國寶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大熊貓的珍貴。)
很好!大熊貓是非常珍貴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大熊貓的“珍貴”?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獨立思考后,同桌間討論。
。ㄉ杂衫首x課文,并討論)
許多同學都舉手了,那么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大熊貓的“珍貴”?
。▽W生回答:課文17小節中“大熊貓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它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貓有著‘活化石’之稱”。)
對。這位同學一下子找準了17小節,我們一起把17小節來讀讀,看看大熊貓珍貴的原因何在?
。ㄉR聲朗讀后,學生回答)
對,是大熊貓“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活化石”的特點使大熊貓很珍貴。
。◣熯吀爬ㄟ叞鍟
(二)同學們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語句具體表現了這三個特點。
(學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點,然后舉手)
。▽W生可能回答:課文第6小節“大熊貓……給人以優美活潑的感受”,可以看出它體態可愛。
課文第4小節“大熊貓……搖搖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體態可愛。)
師:第4小節的確把大熊貓寫得很可愛,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在這節中作者如何來寫熊貓體態可愛的。
。▽W生可能回答:我認為這節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使語言顯得很生動。擬人和排比!坝袝r……有時……有時……”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經心”“搖搖晃晃”是擬人的動作。)
師:對。這些修辭手法把大熊貓喜歡嬉戲,憨態可掬的模樣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還有哪些地方較明顯地表現大熊貓的特點呢?
。▽W生可能回答:課文第15小節,“正因為……只有1000只左右”,這處突出了大熊貓數量稀少。)
剛才同學們所找的語句都是體現大熊貓“珍貴”的特點,除了“珍貴”外,大家還從文中了解有關大熊貓的哪些知識?
。▽W生快速閱讀課文,圈劃相關語句,學生自由發言)
。▽W生可能回答:生:大熊貓性情孤僻,平時獨來獨往,它們的繁殖能力很低,這既是它的習性,也突出它的珍貴。生:大熊貓的活動范圍與季節關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沒有積雪或積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帶活動。生:大熊貓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生:大熊貓成了最可愛的“貴賓”,但它不習慣這種生活。生:大熊貓分布在我國地域十分狹窄……崇山峻嶺。生:大熊貓是素食者。生:大熊貓食量很大。)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從各個方面概括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我們再回到題目上,“寶”為什么說是“國寶”,能否換成“寶貝”?
(學生可能回答:生:“國寶”是指中國所特有 的珍稀動物。而“寶貝”一般在任何場合都可以 用。 生:我國把大熊貓贈送給了外國友人。生:大熊貓是友好使者。)
師:對。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環境變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獵者的人為原因,使我們的“國寶”數量更稀少。下面我請每位同學都來做一回動物世界的保護人,為大熊貓設計一個安全、合理、舒適、快樂的家。
。▽W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一位代表作筆錄。討論后,學生自由發言。)
。▽W生可能回答:生:我打算建立一個生態圈、,里面種許多竹子,讓大熊貓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我要改變大熊貓的飲食居住習慣,讓它和我們人類一樣生活。生:我要把大熊貓送到太空去,讓它作為友好使者訪問宇宙。)
師:同學們的設想很有創意,相信若干年后你們的愿望都會實現,“國寶”大熊貓也一定會生活得更美好,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國寶——大熊貓》教學設計 篇6
一、 導入新課
師:在這個奇妙的自然界里,動物永遠作為我們人類的生存伙伴,與人類共存共榮,和諧發展。在我們的周圍既有勇猛兇險的獅子,聰明機靈的獼猴;又有溫文爾雅的企鵝,高貴典雅的長頸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身影。許多動物深得人們的喜愛。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
。▽W生紛紛舉手,各抒己見)
生:我喜歡澳大利亞的樹熊。
生:我喜歡南極的企鵝。
生:我喜歡中國的大熊貓。
(七八名學生發言,其他內容略)
師:剛才同學講到世界各地的許多動物,其中李明同學特別喜愛大熊貓,那么哪位同學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大熊貓?
生:活潑可愛的動物。
生:大熊貓毛色黑白相間。
生:它走路懶洋洋的。
生:它最愛吃竹子。
生:大熊貓會爬樹。
。▽W生七嘴八舌地小聲議論)
師:剛才幾位同學從不同的方面給大家介紹了大熊貓,講得都不錯。老師這里有一張大熊貓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
。ń處熗队罢故敬笮茇埖膱D片)
(學生紛紛舉手,結合圖片談對大熊貓新的認識)
師: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貓?那么老師將帶著大家走進葉永烈的《國寶--大熊貓》一文,近距離地觀察大熊貓的神奇世界。
。ń處煱鍟n題,作者)
二、 新課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閱讀過程中對生僻字、詞作適當標注。
。▽W生閱讀課文)
師:好!請幾位同學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詞的讀音應尤為注意。
生:"憨態可掬"的"憨"。
生:"笨拙"的"拙"。
生:"瀕危"的"瀕"。
生:"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
師:大家聽完后能否對剛才同學的發言評價一下。
生:我認為這些字詞很重要。我們不僅要掌握它們的讀音,還要理解其意思。
生:王林讀錯一個字,"笨拙"的"拙"應讀"zhuō"而非"zhuó"。
師:這兩位同學評價很準確,說明他們不僅聽得認真,而且發言很有見解。下面,我們回到文章的題目上。標題中的"大熊貓"表明文章的說明對象,那么你們能否從題目找出大熊貓的特點。
生:是國寶。
師:國寶說明了什么?
生:大熊貓的珍貴。
師:很好!大熊貓是非常珍貴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大熊貓的"珍貴"?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獨立思考后,同桌間討論。
。ㄉ杂衫首x課文,并討論)
師:許多同學都舉手了,那么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我們同學來談談討論的結果。
生:課文17小節中"大熊貓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它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貓有著'活化石'之稱"。
師:對。這位同學一下子找準了17小節,我們一起把17小節來讀讀,看看這節有何作用,怎樣表現熊貓的珍貴的?
。ㄉR聲朗讀后,教師指名回答)
生:這一節起概括作用,寫出了大熊貓的形態和稀少。
生:17小節總結全文,體現大熊貓是活化石。
師:剛才兩位同學談得非常好。17小節是文中總結性的語段,突出大熊貓"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是"活化石"的特點?梢娝拇_很珍貴。
。◣熯吀爬ㄟ叞鍟
師:同學們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語句具體表現了這三個特點。
。▽W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點,然后舉手)
生:課文第6小節"大熊貓……給人以優美活潑的感受",可以看出它體態可愛。
生:課文第4小節"大熊貓……搖搖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體態可愛。
師:第4小節的確把大熊貓寫得很可愛,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在這節中作者如何來寫熊貓體態可愛的。
生:我認為這節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使語言顯得很生動。
師:哪些修辭手法?
生:擬人和排比。"有時……有時……有時……"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經心搖搖晃晃"是擬人的動作。
師:對。這些修辭手法把大熊貓喜歡嬉戲,憨態可掬的模樣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還有哪些地方較明顯地表現大熊貓的特點呢?
生:課文第15小節,"正因為……只有1000只左右",這處突出了大熊貓數量稀少。
師:剛才同學們所找的語句都是體現大熊貓"珍貴"的特點,除了"珍貴"外,大家還從文中了解有關大熊貓的哪些知識?
。▽W生快速閱讀課文,圈劃相關語句,教師指名回答)
生:大熊貓性情孤僻,平時獨來獨往,它們的繁殖能力很低,這既是它的習性,也突出它的珍貴。
生:大熊貓的活動范圍與季節關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沒有積雪或積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帶活動。
生:大熊貓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
生:大熊貓成了最可愛的"貴賓",但它不習慣這種生活。
生:大熊貓分布在我國地域十分狹窄……崇山峻嶺。
生:大熊貓是素食者。
生:大熊貓食量很大。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從各個方面概括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我們再回到題目上,"寶"為什么說是"國寶",能否換成"寶貝"?
生:"國寶"是指中國所特有 的珍稀動物。而"寶貝"一般在任何場合都可以 用。
師:還有原因嗎?
生:我國把大熊貓贈送給了外國友人。
生:大熊貓是友好使者。
師:對。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環境變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獵者的人為原因,使我們的"國寶"數量更稀少。下面我請每位同學都來做一回動物世界的保護人,為大熊貓設計一個安全、合理、舒適、快樂的家。
。▽W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一位代表作筆錄。討論后,學生踴躍發言。)
生:我打算建立一個生態圈、,里面種許多竹子,讓大熊貓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要改變大熊貓的飲食居住習慣,讓它和我們人類一樣生活。
生:我要把大熊貓送到太空去,讓它作為友好使者訪問宇宙。
師:同學們的設想很有創意,相信若干年后你們的愿望都會實現,"國寶"大熊貓也一定會生活得更美好,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點評:
轉換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感悟新的教學理念。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史建慧老師關于《國寶--大熊貓》一課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新課改的這一要求,體現了教者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
具體來說:教師采用"讀-悟-賞"的語文教學模式。作為一篇說明文,《國寶--大熊貓》一課不象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可讀性很強,它只是用說明的語言向讀者介紹動物。然而教師并沒有忽略"讀"這一階段,運用自由朗讀、快速瀏覽、整體閱讀等多種讀文方法使學生熟悉課文,既有對全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又有精彩語段的反復體會。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時更正讀音,使學生能準確地讀準字詞。在"悟"的階段,教師由課題入手,適時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介紹大熊貓的特點--"國寶"二字,進行質疑、解疑。教師帶領學生入門后,重在學生依據自己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層次進行感悟。學生完全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導自主地把握文章的重點。一下子找準課文17小節,并能準確地概括出體現"國寶"的三個方面: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活化石。在這一環節中,教者沒有用傳統的"一問一答"式進行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需要、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思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有個體思維、有同桌研討,有四人小組討論等組織學生個個勤動手,并能積極參與,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第三個階段是"賞","賞"必須建立在"讀"和"悟"的基礎上。"讀"和"悟"讓學生理解文章的脈絡,掌握文章的要點,從整體上感知課文。"賞"是在這基礎上對學生能力的再次提高。《國寶--大熊貓》一課教學設計的最后環節讓學生為大熊貓設計家園,正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拓展,不局限于書本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其次,注重評價。課堂評價逐漸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既是對學生參與教學中肯的分析,又能培養他們思考、質疑、大膽表意的能力!秶鴮--大熊貓》一課教學過程中評價方法也非一成不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全體動員,全體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但又不是盲目地用"很好不錯講得很好"一些評價語,總能在學生答疑之后,作深入淺出的剖析,使他們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有更新更高的認識。生生之間的評價充分體現了這一年齡層次學生的特點,毫無保留,大膽直言。他們大多暢所欲言,既能對學生發言正確的地方謙虛接受,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足之處,或自由發表自己與之相左的看法。整堂課的教學評價使教學環節銜接得更順當,又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出現充滿激情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