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向沙漠進軍》
《向沙漠進軍》研討課教案(第二課時)
開課時間: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 掌握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鞏固有關說明方法的知識。
(2) 學習恰當使用詞語,準確說明事物的有關知識。
2. 過程與方法
教師啟發提問,學生自行分析、討論,表述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老師適當點拔、歸納、小結,師生互動相結合。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4. 重點、難點
分類說明、舉例說明等方法以及恰當的使用詞語準確說明事物。
二、教學策略
1. 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自主、合作的討論式教學方法。
2. 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合作學習,在進一步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 教具:幻燈
4. 課堂資源開發利用:通過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深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搜集一些有關生態環境被破壞的資料
(二)、導入 新課:
1. 學生分組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談談感想;(4分鐘)
2. 推選優秀材料在班上交流;教師小結歸納。(3分鐘)
(三)、具體研習(幻燈顯示設計的問題)
問題〈1〉:這是一篇闡釋事理的說明文。說明文要用說明方法。文章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從文中找出來,并簡要談談其好處?(設計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1、 學生先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3分鐘)
2、 分小組討論,發表交流看法(5分鐘)
3、 教師分別提問差、中、好三類學生;并歸納小結。(5分鐘)
問題〈2〉:比較下列兩組句子,體會其不同
(1) 沙漠是人類的自然敵人。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
(2) 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1、 學生自主思考并做在課堂練習本上(3分鐘)
2、 小組交流意見(2分鐘)
3、 教師提問式小結(3分鐘)
4、 分小組合作找出文中能夠體現語言準確性的句子。(5分鐘)
5、 小組間交流看法、意見;教師小結(8分)
(四)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后后教師評價、鼓勵。
(五)布置作業 :
1. 繼續收集與本文相關的資料,并寫出心得體會
2. 想象作文,題為《沙漠里的奇遇》(針對優生)
(六)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1.《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2.《從北極到夏威夷》
3.《方舟在線》
4.《物理世界奇遇記》
四、教學反思:
本文的內容比較復雜,作者能把這些復雜的內容說清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準確運用語言,要讓學生確實掌握這一點,就應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一系列自身勞動中慢慢地領悟。
教師模擬參考答案:
問題(1)
1、 舉例子:(如:課文的第2、3自然段,舉了“地中海”,“榆林地區”這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舉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嚴重,這樣使要說明的內容更明確,更具體,具有更強的說服力,使讀者印象深刻。)
2. 分類別:(如:風沙的進攻方式分“游擊戰”和“陣地戰”。又如:介紹對沙漠采用“守勢”時,又分兩種方法:一種是抵御風沙襲擊的方法;一種是抵御沙粒進攻的方法。提示學生注意:分類時要使用同一標準。并以“人”為例,說明采用的標準不同,分類就不同)
3. 列數據:比如,文章在說到培植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御風沙的“游擊戰”時,說“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運用數據可以使說明具有高度準確性和科學性。
4. 作比較:(如:文章開頭說:“過去人類沒能征服沙漠”。而結尾處:“征服沙漠的理想會實現。又如:原來地中海沿岸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搖籃,而如今卻有部分地區逐漸變為了荒漠。)
5. 打比方:把沙漠比成“敵人”,把沙漠進攻手段比成“武器”等。
6、作詮釋:
問題(2)
第(1)組句子的第2個句子比第1個句子準確、嚴密,“最頑強”表明沙漠危害的嚴重性,又有長期難于制服的特點,“之一”從數量上說明人類最頑強的自然壽敵人不止沙漠一個,洪水、火山爆發等都是,加上限制性詞語,意思更確切。
第(2)組中第2個句子比第1個句子準確、嚴密,“最主要”表明水在征服沙漠的諸武器中占首要地位,意思更確切。
小結:恰當的使用修飾限制性詞語,能使語言在表達上更為準確。
請運用以下詞語(至少兩個)說幾句話,介紹某種事物。
最 之一 左右 上下 大約 次要 一般 大多 常常 基本 至少
也許 幾乎 可能 往往 大部分 大體上 主要 通常 多少 可算
當時 還 據說 將近 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