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 教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我國頒布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掌握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
能力目標
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教材中所給的小字資料、小欄目或利用在課前的探究活動中調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或利用在課前的探究活動中調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特別是對“我國頒布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自覺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
教學重難點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通過第五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需要法律,那么,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不需要法律呢?請同學們看投影片:
(投影)
家庭、學校、社會本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地方,但有時也會給青少年帶來傷害,對于這些傷害,靠批評教育、社會呼吁和青少年的眼淚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立法,用法律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
第六課 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板書)
講授新課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第六課的課題、框題、目題。副板書寫出本課的知識柜架結構。
現在我們講第一個框題:
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板書)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體會說說:為什么青少年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
(歸納學生發言)
1、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板書)
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青少年年齡小,自我保護的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容易被動地受侵害。為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受侵害,就要動員社會力量,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有效保護,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立法,制定專門法律,來明確社會各界的職責,強化社會對青少年的教育和保護。這是第一點。
(1)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需要法律。(板書)
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有著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內在欲望強烈,自我約束能力弱,加上判別是非的能力差,可塑性又很強,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響,若有不法之徒教唆、引誘、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浙江省少管所調查表明,大部分因殺人而進少管所的少年犯的業余愛好是看武打錄像、武俠小說和玩電子游戲,最羨慕的人就是武藝高強的武俠英雄。他們認為,打架時動刀子讓對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現。而許多犯偷盜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則是做一個有錢人。一位少年犯說家里父母很寵他,每月給他的零花錢有上千元,但和社會上一些人出入歌廳揮金如土的“瀟灑”樣相比,他覺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據公安部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為100
備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萬
21.9/萬
30/萬
100%
161%
220%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絕對值增加,近幾年每年查獲15萬,比1986年增加1倍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率:
1983年 2995人 100%(以1983年為100)
1996年 7663人 256%(與1983年比較)
不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現年齡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此除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之外,必須制定專門的法律,進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這是第二點。(邊進邊板書):
(2)預防青少年犯罪,約束青少年的行為需要法律。(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談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國家的利益有什么關系?
(同學發言后,教師歸納)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需要國家給予特殊關注(板書)
(1)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板書)
毛主席曾經對青少年說:“你們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青少年代表著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因此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能否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直接關系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大問題。因此,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您感受到了嗎?請說說看。
(同學說完,可引導學生看書條75頁最后一段楷體字,請一個同學讀一下)
(2)目前我國社會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素。(板書)
請一位同學讀第76頁楷體字部分有關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的各種表現。(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這些現象都屬于嚴重妨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今后在社會生活中要能夠識別和抵制這些行為)。
3、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板書)
(1)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實施(板書)
我國憲法和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都對青少年的保護工作做了明確規定,有的還專門規定青少年特有的合法權益,但是比較零散,不系統。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現實社會生活的狀況,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明確規定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及社會各方面的責任,逐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保護青少年的法律體系。所以我國制定了一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法律依據,它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則,明確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各類保護主體的職責及其應負的法律責任,從而把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施行,標志著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我國未成年人專門立法工作開始于1980年,發展于1987年,以1991年9月未成年人保護法通過為標志,我國的青少年專門立法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還將逐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法規體系。
(2)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板書)
未成年人的含義: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板書)
我國法律的年齡界定都以周歲計算,民間的虛歲年齡不符合法律規定。截止到滿18周歲生日的前一天都屬于未成年人。
保護對象:只要是未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都屬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對象。(板書)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只要是未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包括嬰兒、幼兒、兒童、少年和未滿18歲周歲的青年,不論是男性、女性、健康的還是殘疾的、在學與不在學的,婚生的與非婚生的,都屬于未成年人保護保護對象。
提問: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屬不屬于保護法的保護對象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也屬于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因為這些未成年人,也有其合法權益,如受撫養權、受教育權等等,對這些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有利于促使他們改過自新,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提問:那么在我國境內居住或旅游的外國或無國籍的未成年人,是否也屬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對象呢?
(同學討論后,教師歸納)
對此,未成年保護法并未做出直接規定。但憲法第3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根據這一規定的原則精神,在我國境內的外國或無國籍的未成年人,同樣也應該獲得應有的保護。
(3)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則(板書)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板書)
此項原則的意義:就是國家、社會和家庭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救濟、回復已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板書)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夠作為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資格。內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榮譽和肖像等。人格尊嚴受到尊重是公民做人的起碼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嚴,就談不上保護。
第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板書)
各項保護措施都要適應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齡、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簡稱教育原則(板書)
提問:為什么說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呢?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看書,邊讀邊講)
教育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們;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加強自我保護,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做斗爭,達到保護的目的。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必要性;兩個具體知識: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四項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
課后練習
結合青少年的特點,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