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老師交朋友(教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什么是新型的師生關系,知道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
2.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處理與老師之間的矛盾,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民主、平等觀念,積極與老師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習重點】
主動與老師交流交往,正確處理與老師之間的矛盾。
【學習難點】
主動與教師交流,增進與教師的感情,理解體諒教師,正確處理與老師的矛盾。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述“XX年感動中國人物”中志愿者徐本禹教師的感人故事。
附:XX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于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師:一個年輕的志愿者教師,用他的執著、熱情和愛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就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老師,用慈母般的無私關愛、嚴父般的諄諄教誨,在我們成長歷程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讓人感動的瞬間,讓我們銘記于心。打開你的記憶,說出你的感動,讓我們與你一起分享。
二、感動的瞬間
學生講述與老師交往過程中,曾經感動過自己的故事。
(此活動的目的是發掘學生交往的經驗,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體驗。)
師:老師的關愛,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老師的教導,如甘泉般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田。春蠶,蠟燭,靈魂的工程師……都不足以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敬意。但是,一項日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調查,其結果卻讓我們大吃一驚。
(投影或幻燈展示調查資料。如果條件不具備,口述也可以。)
三、令人吃驚的調查
七成以上的中小學生害怕主動與老師交往
這次調查由一份國內知名青少年雜志負責,涉及北京、上海等8個省市。在問到中小學生“你是否主動找老師說過話”時,結果76% 的學生表示很少、從來沒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動找老師說話。其中,有32%的孩子覺得“和老師沒有什么好說的”,而其余的學生是因其他原因沒有與老師主動交流。這些原因包括“怕自己說的話使老師不高興”、“老師太嚴肅”、“我覺得老師不喜歡我”、“怕同學們說我拍馬屁”。
師: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們對老師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敞開你的心扉,說出你的心語心愿。
出示討論題目:
1.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是否害怕與老師主動交往,你有過哪些擔心?
2.為什么大部分學生不敢主動與老師交往?
3.你心目中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要認真傾聽,努力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此環節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聯系自身生活經驗的討論、交流,認識到舊的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阻礙師生交往的重要原因,對如何形成新型師生關系有自己的認識。
教師小結:
長期以來,正是由于我們把老師看作“高高在上的權威”、“絕對的管理者”,才使我們對尊敬的老師們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不敢主動與老師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