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自強人生教學設計
趙蕊蕊不僅在訓練上刻苦是出了名的,而且她還非常認真,從排球的基本技術墊球、傳球、扣球練起,注重每一個動作。正因為這樣不斷地練習,她的扣球和攔網技術日臻成熟,從一個愛哭鼻子的“玻璃美人”,真正成為了中國的“網上長城”。
教師:趙蕊蕊是如何走向自強的?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師板書)
⑴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并堅持不懈地為之奮斗。
⑵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⑶在磨礪中走向自強。
(四)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教師:XX年5月12日14:28分在我國四川省的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地震。3歲、9歲、11歲……如花般的年齡,正需要呵護的年紀。然而災難當前,這些年幼的孩子,卻用堅強和勇敢,詮釋著生命的勇氣,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希望◆
他們是災區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在災難來臨的生死瞬間,他們沒有被災難和悲傷壓倒,卻在內心生長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對家園的破碎、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用堅強、勇氣、樂觀和善良與災難搏斗,與死亡較量,讓人們在滿目瘡痍的災區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讓我們銘記這些災難發生后的場面:9歲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學背出廢墟,又毅然重返廢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廢墟掩埋的同學;14歲的小女孩鄧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時,還在廢墟里面打著手電筒看書;3歲的小男孩郎錚,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禮;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在地震發生后走了10多個鐘頭到達綿陽安置點……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這些新時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品格。災難終將過去,生活重新開始。在災害中磨礪意志,在危難中堅韌成長,這些稚嫩的臉龐,這些幼小的身影,帶給了我們永久的感動和不滅的夢想。看到這些小英雄們,我們就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教師:成為生活的強者,要靠大家自身不斷地努力。與生活的強者相比,你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學生尋找自身的不足,討論戰勝弱點或不足的辦法,以解決實際問題。)
⑴學習方面:a.遇到難題就想放棄。b.沒有目標,學習不努力。c.上課有時走神,不能集中精力聽講。
⑵生活方面:a.天氣寒冷的時候,不能做到按時到校上課。b.怕吃苦,遇到困難就退縮。c.身體條件差,卻不注重體育鍛煉。
學生:各抒己見,戰勝弱點的方法。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有所收獲,早日走上自強之路。
教師:出示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點。
情景對話:《小樹與大樹》(讓學生感悟人的成長過程與小樹一樣,都會經受一些考驗,關鍵是要勇于克服困難,走向自強。)
由老師扮演小樹,學生扮演大樹。
學生:……(自由發言:在困難面前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