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教案
(學生活動可提前布置)
①尋找幾個帶“趣”的成語,看誰找得多。
②將一有趣的數學題講給同學聽,看誰能引起同學的興趣
③談淡你的興趣愛好?你對學習哪些學科有興趣?
④《20年后再相會》,20年后學生們已將興趣變為專長才能,同學們在聯歡會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文藝作品、學術作品或英模證書、獎章、獎狀等。
(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可化妝表演)
一個人對事物產生的興趣會直接產生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熱情,而創造者是不可缺乏熱情的。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
3.激發探索創新的熱情(板書)
要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還應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激發自己探索的熱情。
(出示《時間簡史》這部書)
提問:你是否看過這本書,知道它的作者史蒂芬·霍金。
(請學生講述所知內容并請同學談感受。)
史蒂芬·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學者,他是一個患有脊髓硬化癥,已完全喪失了行動自由和生活能力的人,甚至連說話也只有他的秘書才能聽懂。而正是這樣一個嚴重殘疾的人,用他的意志、毅力和智慧,頑強地在深奧的天體物理學領域里探索著,他那無懈可擊的計算,精確的推論,常常與實驗觀察數據驚人地吻合,這使他的理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也使他本人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學者。活著就要創造,就要探索。—個對事業執著熱愛的人,即使是殘缺的生命,也能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和力量。
除此之外,許多大科學家、藝術家,如安培、陳景潤、王選等無不是在事業上投入極大熱情而忘我工作,才成就其一翻功績的。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激發自己的創新熱情呢?
我們正經歷著人類文明的又一次大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發明創造層出不窮。我們應多多地接觸新鮮事物,燃起未知的渴望,同時也應多向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學習,以他們高尚的奉獻精神和實際貢獻,激勵我們從小培養不畏挫折、開拓創新的勇氣和熱情。
(學生活動:《男女生對抗賽》。提前布置,男女生分成兩組。一組講出一個當今世界、中國最新科技、文藝、軍事、經濟等動態、成就,另一組就要提出這一領域的知名、先進人物及事跡,看哪組說的多)
我們除了要多接觸新事物,多向先進人物學習之外,還應多動腦,勤用手。
人類—切的發明創造,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實驗的結果。無數事實告訴我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勤于用手,變理想為現實,能夠給人們帶來智慧的光芒和創新的熱情。發明速算法的史豐收,不但從小就敢于問—些誰也沒問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能長期堅持艱苦的探索。還是在十二年級時,他看見老師在黑板上演算數學題,便產生了一個怪問題:做數學題能不能從左向右,從高位算起呢?循著這條思路,他長時間地思考,日也算,夜也算,吃飯時算,睡夢時想,簡直入了迷。他苦苦思索了十幾年,終于創造了十三位以內的加、減、乘、除和平方、開方的速算法。
美國人才學家哈里特·朱克曼在研究諾貝爾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時發現,理化兩科的平均年齡大大低于其他領域內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獲得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獎金的科學家中,35歲的就占39.5,其中獲物理獎的青年占55.5%,如:居里夫人31歲發現放射性鐳和釙,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楊振寧、李政道分別在34歲和30歲提出了電離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