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思想政治期末復習提綱
答:因為法律與道德、紀律等行為規(guī)范相比,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所以說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
3、為什么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有哪些作用?)
答:一、法律具有規(guī)范作用。它通過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規(guī)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為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二、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
4、什么是違法行為?其有哪幾種類別?各自的含義和異同點是什么?
答:凡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叫違法行為。
根據(jù)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刑法的行為。相同點:它們都帶來一定的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同點:a、對社會的危害不同,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jié)較輕微,對社會的危害性較小,而刑事違法行為對社會具有嚴重的危害性;b、違反的法律不同,行政違法行為違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規(guī),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規(guī),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刑法;c、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行政違法行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而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
5、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
答:是指違法情節(jié)比較輕微,對社會的危害性比較小的違法行為稱之為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6、什么是犯罪(嚴重違法行為)?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征;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
7、什么是刑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8、什么是刑罰?其種類有哪些?
答: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9、道德水平的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是什么?
答:道德水平高、法治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不犯或少犯錯誤,行為上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犯違反紀律的錯誤,發(fā)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坑。
10、如何防患于未然?
答:一、認清犯罪危害。犯罪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二、加強自我防范。我們應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自覺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修養(yǎng),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三、事實證明,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yǎng),“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