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推出以來,全新的教學理念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觀念。我們發現,不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同時,筆者也對其中的一些現狀產生了迷惑與茫然若失,近年來,聽了很多公開課、匯報課、交流比賽課,感觸頗深,稍加整理,認為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還是有幫助的。
一、對情景創設的反思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不言而論,生動活潑有效的教學情景能給學生提供非常好的學習環境,能更有效地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很多時候,我們見到的是另一種情況。
一位老師在上《認識乘法》時,在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生動的情景:“森林兔子大家庭”。畫面顏色鮮艷,小動物生動活潑,一出現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老師讓大家觀察“森林兔子大家庭”
這幅畫提出:“通過這幅畫,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們馬上把小手舉得老高,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生1:我發現這里真漂亮,有很多小兔子,開了很多花,旁邊還有小溪。
生2:我發現天很藍,還飄著幾朵白云。
生3:我發現這里的小兔子比我們動物圓里的漂亮多了。
生4:我發現很多兔子在吃蘿卜。
生5:兔子們還在做游戲呢?
……
孩子們不斷發現,老師不斷肯定,又不斷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看圖說話”的行列中來。不知不覺中,十幾分鐘過去了,課堂氣氛是沒話說,可它的“數學任務”呢?是不是本末倒置或是喧賓奪主了呢?
數學課上的情景創設其首要任務是服務于數學的學習,它是為數學學習而服務的,應該讓學生帶著數學的頭腦去關注情景。教師應在情景創設的同時設計好問題加大對課堂的調控能力以免多走彎路,勞命傷神,得不償失。
二、對小組合作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能有效地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集體意識。
在聽課時,往往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于是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些基礎差的學生連合作的目的都沒搞清楚,教室里滿是說話的聲音,有的小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只有負責人在唱“獨角戲”其余幾個人只是當看客、綠葉。不知不覺中“旁觀生”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甚至有個別調皮的學生把小組討論當作課堂中難得的“休閑娛樂”做小動作玩耍的時機。……
很明顯,這不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必須建立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另外合作學習必須發表自己的意見,必須學會傾聽別人的見解。
因此,筆者反思,小組討論并不是適合任何教學環節與內容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是:有充足的時間,個人操作條件不夠時,獨立探索有困難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如果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無需小組合作了。
三、對于贊賞評價濫用的反思
很多公開課,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是贊賞表揚過多,任何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
課堂上,一位學生很輕松地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后,老師說:“他講得真棒,真聰明,讓我們來表揚他!”于是,其余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外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后也是贊賞不斷,“啪啪”不斷。運氣好的話學生額頭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星星,回答不好的學生也說不定能意外地得到老師翹起的大拇指。許多老師片面認為,笑一笑、點一點頭的鼓勵方式力度不大,似乎只有鼓勵力度越大,學生才會越積極。
筆者反思,贊賞太濫,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鼓勵與肯定,而對于學生不足甚至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但不可損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只有“好聲一片”而不敢批評指正的廉價表揚會導致學生的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過分的評價將導致學生知識缺陷和是非不分和產生不良的浮躁情緒。
以上只是我個人就看到的現象稍做淺淺的分析和個人的一些反思。在新課標下,我們的學生應該是自由的、真實的、快樂的、幸福的。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老師也應該從數學的實際出發給我們的孩子自由、真實、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