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的“三字十二條”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自發表意見,互相取長補短,可以增強合作意識。關心自己也要關心他人,把自我置身于班級集體之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是新世紀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學生討論不起來,啟而不發”。這是開始時都會遇到的問題。學生參與討論的能力和大膽發表意見的習慣是逐步培養起來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議論的辦法;以后可用全班討論,聽別人發表意見,再互相復述一遍;然后再試著分組討論,分組人數不要太多,一般4~6人為宜。
要留有充裕時間讓學生討論,不要走過場。不同意見可以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說錯了,也要設法讓學生體面坐下。
第八條,控制教師講話,多留練習時間。
現在上課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師講話太多,整堂課只聽見教師的聲音,直到學生做課堂作業時,教師還要嘮叨,一會兒說要注意什么,一會兒說不要做錯,不讓學生安靜一會兒。教師講話太多勢必占用學生練習時間,當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課后去做。這是目前學生作業負擔始終降不下來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個弊病,要控制教師講話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這樣可以留30分鐘時間讓學生活動。教師講話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學效益,相反會使學生厭煩。學生課堂紀律煥散的時候,正是教師講話時間太長的時候。只有從教師嘴巴上省下時間,才能多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
第九條,及時反饋糾正,練習當堂處理。
學生掌握知識的信息,要及時反饋,及時糾正。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校對,當堂訂正,這種學習方式進步快。新世紀的課堂教學必須達到高效化,因此課堂教學要及時反饋糾正,練習當堂處理,具體操作方法:
1.當堂巡回批改。教師在巡視中看到學生做對的題目,隨手批改,看到錯的題目及時指出錯誤,讓他們立即訂正。這樣,教師既能及時掌握反饋信息,又能減少課后批改作業的時間;學生既能及時知曉對錯,能夠立即訂正,又能提高學生積極性。
2.學生自我校對。
3.學生互批自糾。
第十條,加強動手操作,運用現代手段。
新世紀的小學數學教學盡可能采用新技術,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多樣化。小學數學的教學手段主要有教具、學具、電教手段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等。教師有教具,學生有學具,為學生提供數學模型和豐富的感性知識,特別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學生能夠一邊操作,一邊學習,這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
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是從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因此,兒童最初學習數學概念和計算方法時,必須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從動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
電教手段和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手段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新世紀數學教育中必將廣泛應用。同時,電子計算器也將引入小學數學課堂。
第十一條,內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學節奏。
過去,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三大弊病:“內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學生負擔過重,教學效率低。有些課的練習形式一個接一個,表面看上去練得很多,事實上是“刀光劍影一閃而過,傾盆大雨一瀉而光”,在學生頭腦中并沒有留下多少東西。我的觀點是,馬馬虎虎做十道題,不如認認真真做一道題。
“大運動量、快節奏”的做法并不適合兒童,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據兒童心理特點,應該強調“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的辦法。
第十二條,實施分層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班級授課制帶來一個問題,“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怎么辦”?過去沒有正視這個問題,教學仍堅持“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差生跟不上,只能過著挨罵的日子。
學生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情況,實施分層教學,這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辦法。分層教學包括分層要求、分層學習、分層練習等,其中主要是分層練習。使優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做到“培優輔差”。
以上十二條是互相聯系的,形成一個新的課堂教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