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導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年級學了除法的初步認識后,“小好問”提出:“除法是不是就是分開來?”很多學生說,除法要平均分,如果6朵花分成兩堆,一堆4朵,一堆2朵,就不是除法了。
又如學習三角形時,我讓學生用3根小棒圍三角形,“小好問”提出:用三根小棒為什么只能圍一個三角形,有學生說:“因為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固定了。”有學生提出不同看法,認為與邊的長度無關,因為平行四邊形四條邊長度也固定了,但可以圍成無數個平行四邊形。這就引出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我讓學生再用小棒圍三角形,小棒長(單位:厘米)分別為
(1)3,4,5 (2)3,3,3 (3)2,4,3
然后讓學生相互核對,結果發現:他們對各題所圍成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完全一樣。這樣動手操作之后,同學們確信三角形三條邊長確定了,三角形就固定不變形了。它還孕含了平面幾何中“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的知識。
質疑問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的學風。
再如,關于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當學生初步認識之后,我讓學生擺弄學具,量量比比,要求找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們找到:(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2)兩組對邊長度相等;(3)兩組對角相等。隨后,我讓學生閱讀課本上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結語。課本是這樣說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但是有的學生認為課本上寫得太簡單,有的特征還沒有寫出來。通過操作演示和討論,學生發現,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對邊長度必然相等,對角也必定相等。他們終于說:“課本中的結語不是太簡單,而是精煉、概括,是體現了數學美。”于是,我肯定了他們的想法,表揚他們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與“權威”(課本)不同的意見,而又實事求是的精神。接著,學生們為便于記憶把課本上的結語整理成:“一是四邊形,二是兩組對邊要分別平行。”
培養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質疑,就要信任學生,不要怕學生講錯。學生能想就好,通過錯誤和正確的討論,能使學生悟出道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也就逐步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