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實踐與反思
伴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誕生,新課程走進了學校,走進了廣大師生的生活。我區小學數學科從去年秋季開始一年級選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開始實施新課程之前和實施過程中,區教研室從2003年上半年開始分兩個學期安排了7次以新課程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主要有專題講座4次、課例專題研究6場次和一次以新課程實施為主題的繼續教育考核。為了進一步總結教師們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教學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問題的原因與對策,有必要對其進行總結與反思,以利下階段開展的課程改革。一、實施新課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實施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的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正在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逐漸變化;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教師評價方式多元化;新課程實施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1.師生關系的變化
過去的課堂教學一向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只有聽從與配合。一些教師比較認同教師就是居高臨下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們很欣慰地發現如今教師們已經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自己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到目前為止我聽了實施新課程的33節一年級的課中,沒有發現一個教師是板著臉孔、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的。一位老教師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轉變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結合本班的實際創設學習情景,讓學生探討“10+20”你是怎樣想出得數的?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算法,教學效果良好。這位教師很有感觸地說“這些方法都是學生自己發現的,真不簡單!”
在課改的今天,許多教師不但在教學態度上表現出親切自然,并且在教學語言上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的轉變,過去教師讓學生發言時,總是說“你講給老師聽”,現在更多的是說“請你講給大家聽聽”。過去提問學生,學生答不上時,教師總是說“你坐下!”現在更多的是說“別急,再想想!”或“誰來幫一幫?”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緊張的心情恢復平靜,再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樣的觀念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
2.課程觀念的變化
在沒有實施新課程之前,許多教師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對教材的使用不夠靈活。現在教師們意識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識傳授的載體,它給予了我們一個知識框架和結構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達到靈活,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年級的“用數學”時,根據學校剛剛舉行過運動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多媒體展示有關的圖片,讓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看到的是自己身邊熟悉的人和事,興趣盎然的紛紛提出問題,有的說:“左邊有3個同學,右邊有4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有的說:“穿校服的有5個同學,不穿校服的有2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有的說:“女同學有5個,男同學有2個,一共有幾個同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動態的、發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的數學課程觀,不再把數學課程只局限于數學學科等狹窄的范疇來理解,而應該凸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即教學內容的選取既要體現學科性,更要體現如何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注意適時適度的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與藝術科等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打破以往的“純數學教學”。如在教學了“圖形的認識”以后,老師讓學生分小組把學過的圖形拼組成一幅圖畫,并讓學生說出這些圖畫由什么圖形組成,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更讓學生充分展示著自己“創新”的魅力。新課程把學生的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內容。許多教師開始改變了以往的忽視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設計注意開發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如“人民幣認識”的教學,許多老師就注意先讓學生說說你對人民幣有什么認識?讓學生互相說說,在這樣的互教互學中很自然地引出新課的學習,并從中掌握所學的知識,這樣既讓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了他們的數感,更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學習方式的變化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熱點和重要任務。
新課程創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從實踐反饋的情況來看,確實這樣的觀念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如有的教師注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找規律”時,引導學生找出課室中有規律的事物,學生們找出了窗簾布的花邊、吊扇的安裝位置等等,改變了過去的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又有的教師在教學“用數學”時,讓學生直接參與活動,收集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兩個學生在進行跳繩活動,讓學生統計跳繩的下數,可以提出“一共跳了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多跳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少跳多少下?”等數學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小統計以后,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小組合作完成統計圖表的制作;有的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手中的學具擺擺、說說,在探究中學習,得出多種算法,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