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張佳樂不服氣地說:“才不是運氣好呢?我們自己想的啊!”
“哦!自己想的?!”我故作驚訝地問。
“恩”全班學生很肯定地點點頭。
“看來大家都還有一手本領!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呢?”我笑著問。
趙朋林生搶著說:“這圖案是對折的,是吧!那邊和這邊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是裙子!边邊說邊做手勢。
看來學生能說出自己思維的過程,多讓學生說,讓大家把思維過程展現出來,于是我故意問:“老師還是不明白,誰聽明白趙朋林說的意思,能把她的意思清楚地說出來呢?”
“她的意思就是說老師遮住的那邊和我們看到的這邊是一樣的,看的見的這邊是半條裙子,看不見的另一邊也應該 是半條裙子,合起來就是一條裙子了。” 張佳樂胸有成竹地說。
好家伙,說的那么有條理,我心理暗喜,“大家聽明白了嗎?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小家伙個個用力點點頭,仿佛剛才被冤枉了似的!袄蠋熞猜犆靼琢,原來大家并沒有偷看,也不是別人告訴你們,而是根據老師給你們看的一半圖案,自己猜想看不見的另一半應該和這邊一樣,通過想象在頭腦中把它們結合起來才猜出來的。”我及時進行了小結!暗降资遣皇呛痛蠹覄偛挪孪氲慕Y果一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邊說邊翻轉圖案,讓學生觀察剛才看不到的一半圖案,再展示全幅完整的圖案。
“對了!對了!”全班學生興奮地跳了起來,那是他們獲得正確猜想后的成功體驗。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還有一個特愛思考,充滿想象的頭腦,老師帶的還有幾件作品全在這里,它們又分別是什么呢?現在我們分小組比賽,看哪一小組猜的又快又準,并把你們猜的理由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我乘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
學生還沉浸在剛才獲得成功的喜悅之中,各小組積極地交流著,討論著。
“現在哪組愿意來匯報一下,并說說你們猜的理由是什么?”我的問題一拋出,每個小組爭著發言,只見平時表現平平的 劉洋也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老師看不到。
“我們小組全都猜出來了,他們分別是飛機、松樹、青蛙、天安門、老鷹、金魚!眲⒀笞孕诺卮鸬。
“先說說你們猜它是飛機的理由吧!”我指了指飛機。
“我們小組和剛才的方法是一樣的,看到這邊我們就想到看不見的那邊應該和這邊是一模一樣的,在頭腦中把它們合并起來就是飛機了!睕]想到發言的是我們班平時最懶惰的宋夢。學生們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匯報繼續著,學生在說想的過程思路是那么的清晰,看來他們是真正理解了對稱圖形的特征了。
“看來這些作品都逃不脫小朋友們那雙銳利的眼睛,真了不起!你們怎么會那么厲害,誰愿意來說說你們獲勝的法寶呢?”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大家的情緒更加高漲。
趙朋林激動地說:“因為我們都動腦筋想了的,不是亂猜的!
“我們看到這些圖形的一半,就想到看不見的那一半和看得見的一半是一樣的,所以就猜出來了。”那是劉洋的心得體會。
“這些圖案都一樣的。”平時從不發言的張筱也能說上一點來。
“它們對折后都是一樣的。”坐在她后桌的李欣宇連忙補充。
“這些圖案對折后兩邊一模一樣的!蔽覀儼嗟摹皵祵W王”修揚又進行了補充。
“原來這些被小朋友猜出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啊!那就是……”
“兩邊一模一樣!比鄬W生集體回答著。
“不僅老師黑板上的這些圖案對折后都一樣,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對折后也都是一樣的,你們想不想去欣賞一下呢?”于是我課件動態演示蝴蝶、蜻蜓、楓葉和天平秤。學生在欣賞的同時發出了一聲聲的贊嘆,那是他們感受到了對稱的美!斑@些美麗,漂亮的各種各樣東西由于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數學王國里給他們起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出了“對稱圖形”這幾個字!罢J識嗎?我們齊讀一遍來認識它,記住它!薄艾F在誰能介紹一下,怎樣的圖形叫它是對稱圖形呢?”
“對折后左右兩邊一模一樣的就是對稱圖形!背删赋瑩屩f。
“老師我有意見,不一定左右,有的是上下,像那金魚是對折后上下一模一樣的!睈鬯伎嫉捻n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那怎么說比較準確一點呢?”
“就是對折后一模一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不管是上下對折還是左右對折都沒有關系!薄
回顧與反思:
經歷了兩次不同情境創設的教學,對于情境創設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情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它是聯系生活現實與數學邏輯之間的重要橋梁,是將凝固的課程知識轉化為鮮活的生命形態的重要載體。情境創設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是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讓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因而在情境創設上,我們不能只把新理念當作標簽、只浮于形式,必須將其細化、服務于課堂。
首先,數學情境要突出“數學味”。情境本身是為探究服務的,所以創設情境要注意實效性,教師必須要創設一個能提煉出數學本質問題的情境,促進學生的探究向深層次推進。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數學教學情境具有兩個功能:一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生活興趣。第二就是“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而主要在于后者。因此,情境創設如果不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出現一些繞圈子的所謂情境實在是多余而繁瑣。在第一次情境創設中,課堂上表面熱熱鬧鬧,學生情緒高昂,但實質上并沒有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對圖形“對稱”特征的具體感知上,學生只是站在欣賞者的角度,他們關注的是老師的作品美不美,根本沒有去思考這些圖形具有的數學方面的共同特征,缺少了數學的思考,更談不上去經歷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因此導致最后學生發現不了,盲目亂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