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其次,有效的情境要為學生營造思維的空間。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方法。在第二次教學時,我創設了問題情境,拋出你們怎么知道是裙子呢?的問題,將學生內隱的思維化為外顯的語言,學生在經過仔細觀察,合理想象后用自己的語言闡述了他們各自思維過程,雖然他們的語言表達并不是很準確,但他們的思維卻已經從圖形的表面直抵“形“的實質,那是他們真正思考過,自己感悟出,體驗到的。然后我又以剛才小朋友是用什么法寶猜出這些圖案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做了一次自我小結,同時又滲透了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那就是觀察、猜想、驗證。在第二個教學片段中,學生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經歷了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數學情境中,我只是給學生創設了寬松、充沛的自由思維空間,而學生的能力卻不能讓我們小看,他們借助這平臺大膽,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使思維與情感得到同步的發展,學生也親歷了從生活數學抽象出純數學,得出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是在直觀感知—猜想——例證——概括中學習,他們學得主動,既掌握了知識又獲得了聯想、推理、概括的學習方法,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實效,讓課堂變得更精彩。
最后,有效的情境要促進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華裔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崔崎先生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門課程使學生飽受挫折打擊而與成功喜悅無緣,學生也不會喜歡,更談不上“終生學習的愿望了”,所以數學活動應成為喜歡和好奇心的源泉。情境創設中教師要盡可能賦予其豐富的情感因素,用數學的感情去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第二次的片段中,我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猜想后的驗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驚奇感,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進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之美,同時注重了對學生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始終處于高昂,興奮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我們這些在一線的老師,如何恰當的創設情境,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數學課堂服務?這值得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