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材引入向量之我見
一、“向量”在新教材中的引入和編排分布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職教和普教新教材的章節分布:
職教數學新教材 普教數學新教材
第一冊(共七章) 第一冊(共五章)
第一章 集合與數理邏輯用語 第一章 集合與簡易邏輯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章 函數
第三章 函數 第三章 數列
第四章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第四章 三角
第五章 平面向量 第五章 平面向量
第六章三角 第七章 復數
第二冊(共五章) 第二冊(共五章)
第八章 解析幾何 第六章 不等式
第九章 立體幾何 第七章 直線和圓的方程
第十章 數列和數學歸納法 第八章 圓錐曲線
第十一章 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 第九章 直線、平面和簡單幾何體
第十二章概率與統計初步 第十章 排列、組合和概率
由上比較可以看出,雖然兩本新教材由于所適用的教育對象實際水平的不同和教育目標設置的不同,在編排的具體章節順序上有差異。但都不約而同地在第五章引入了“平面向量”這一章。可見其目的是想把平面向量做為高中數學的基礎理論和解題工具要求學生予以掌握和能夠運用。從新教材后面幾個章節的編排中還可以發現:在職教新教材的三角、復數、平面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等章節中,大量地利用了前面所學的平面向量理論來引入、解釋、分析、推導、論證各章節的諸理論。如在職教新教材第十章“平面解析幾何”中對直線方程的引入及直線方程的點向式、兩點式、點法向式的推導都直接的使用了平面向量理論;在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也是直接由向量理論去推導該節的幾個重要關系式;在第九章“立體幾何”線面關系、線線關系、夾角公式等問題的研究中,又廣泛地使用了空間向量的知識。統觀向量理論在職教新教材中的引入和分布,可以看出:其所有知識并非都是在第五章“平面向量”中提出并加以闡述的,而是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教材的始末。這既是考慮到高中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接受能力的需要;也是向量中的一些理論是建立在后幾章的某些理論之上這一實際情況決定。如:“向量內積”是以三角知識為理論基礎;而要學習空間向量則必須先了解一些立體幾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