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教師成長的必修課
真正的教師必定是一個愛好讀書者。無數教育界前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教育的真諦在于“做”而不是“教”。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讀書:教師職業的底線
讀書,在教師生涯中應該占何種地位?《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一書中,徐匡迪院士為我們作出了回答。通讀全書后,從劉京海校長的成功教育、倪谷音校長的快樂成才教育、葉瀾教授的《教師職業的內在尊嚴與歡樂》中,我體會到:惟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才能超出“教書匠”的局限,成為優秀的教師。
在幫助學生一步步走向金色理想的同時,教師也應該用豐富的知識為他們終生學習與精神成長“奠基”。讀書,能夠改變教師人生蒼白而單調的狀態;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獨創的教學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促使教師歷史性地思考人生,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讓讀書成為終身必修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學生可以借此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思維更加開闊。教師的權威性因此受到了空前的挑戰。教師要適應這一時代特點,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
記得剛剛走上講臺的時候,我稱之為“初任與嘗試階段”。在許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關心和指導下,我仔細閱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初中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和《教育學的學與用》,作者通過具體直觀的案例分析,根據多年從教經驗與教育理論,為我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使我在教育實踐中受益匪淺……
不覺間,我進入了為自己設定的“成長與探求階段”。驀然,我意識到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忙于題海,書讀得少了,腦子知識單一,只圍繞習題轉。我給自己開的藥方是:抓緊時間書海泛舟。《中學數學》、《初中數學教與學》、《試題研究》、《中國數學史》、《趣味數學王國》、《數學之門》等鮮活的書籍,如汩汩清泉流入我的心田。我的課堂上又充滿了盎然生機。
我頓悟:讀書,應該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必修課。
學會享受讀書樂趣
古人十年寒窗只為金榜題名,自然就忽略了讀書的樂趣,使讀書成了負擔。讀書是一件養心的事,我們只有主動讀書,才能享受到讀書的快樂。
我們應該明白:書,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印滿文字的厚本子,而是阿里巴巴的山洞。不是嗎?在品味《點燈的心》《沖破人生的冰河》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小故事中的大智慧和人生的真諦;在細讀《文化苦旅》時,我們可以體味到文化的興衰、文明的變遷;在《簡愛》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愛,如何去接受愛……
雖然不能說,讀書學習是我們生活中惟一的快樂,但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創造了我們生命中的喜悅。
于是,我想對我的同行們說:“永不停息地讀書、學習吧!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生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