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立數學作業價值觀
識數學作業的價值呢?作業既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 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通過作業教學,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師生 雙方的主觀能動性,自然產生新的學習欲望。因此,作業的設置要符合相應階段的教育目標要求,要適應教材的邏輯結構,要為學生提供一種順利提取 腦中的相關知識和有利于鞏固、內化學得知識的良好情境。
例1 快車、慢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 快車平均每小時行60千米,4小時后兩車相遇。相遇后 慢車繼續行駛1小時,正好行到中點處。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成都市錦江區1995年畢業試題)。
若就小學的方程知識給出如下解答,那就既不符合小學數學教育目標要求,也不能適應小學數學教材的邏 輯結構。
解 設慢車的速度為每小時x千米,
列方程得(60×4+4x)÷2=5x
解方程得 x=40
甲、乙兩地的距離為(60+40)×4=400(千米)
答:甲、乙兩地相距400千米。
若在三類分數應用題的練習課中出示該題,即使借助成人的幫助也不能得出如下解法,這就超出了學生智 力的“最近發展區”。
解(1)慢車每小時行全程的幾分之幾?
1 1
─÷(4+1)=─
2 10
(2)快車行到相遇點行了全程的幾分之幾?
1 3
1-─×4=─
10 5
(3)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
60×4÷─=400(千米)
5
1
或 60×4÷〔1-─÷(4+1)×4〕=400(千米)
2
但是,若將上面的解法放在分數應用題的加深復習之后,作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思考題,則既符合階段教 學目標要求,也與教材的邏輯結構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