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五年級下冊《蔚藍色的地球》導學案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蔚藍色的地球》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課程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共有四個,本課的目標就要是讓學生知道人們在認識地球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探索,并對這種探索精神產生崇敬之情,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興趣及為此做出貢獻的愿望。因為五年級的教材知識含量非常大,如果面面俱到地講知識,只能蜻蜓點水般泛泛地講,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把握住主線,深入挖掘某一點,使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發地利用課余時間探索更廣闊的科學空間。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地球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并沒有一個詳細的認識,而且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的艱辛,人類的付出與努力并不十分了解。這節課,著重就讓學生對地球有個全面的認識,并且讓他們知道人類探索的腳步從古至今沒有停止,人類的執著與追尋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們繼承的。另外,還要喚起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更主要的是喚起他們保護地球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⒈ 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感受人們在認識地球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
⒉ 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⒊ 激發學生對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愿望。
四、教學重點:
知道地球的常識,感受人們在認識地球過程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
五、教學難點:
感受人們在認識地球過程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激發學生對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愿望。
六、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能認出它們嗎?
(出示課件:金星、木星、北斗星,暗淡藍點)
師:那這顆星星又叫什么名字呢?(點擊放大地球圖片)它就是——地球(學生一起說)
師:它是宇宙中最普通的一顆星球,可是對于人類來說它卻不普通,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球體。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生命的搖籃——蔚藍色的地球。
(板書課題:蔚藍色的地球)
二、新授:
(一)走進生命的搖籃
1、地球的海陸分布
(出示地球照片)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張照片,它的表面都有什么顏色?
生:藍色,白色,黃(棕、褐)色
師:這些顏色都代表什么呢?
生:藍色代表海洋,黃色代表陸地,白色漩渦代表云彩。
師:讓我們透過白色的云朵向下看,海洋和陸地哪個面積大?
生:海洋大。
師: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就是這71%的海洋使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成一個耀眼的蔚藍色星球。
2、地球的大小
師:我們每天有60多億人口在地球上生活,對我們來講它真的太大了。那它倒底有多大呢?
生:地球上還有190多萬種動植物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師:地球母親不僅養育了60多億的人口,還哺育著190多萬種動植物,地球母親為萬物生靈作出了多么大的貢獻啊?
生:它的半徑是6378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師:剛才同學們分別用舉例和準確的數字來證明地球是個巨大的球體。可是這些數字真是太大了,我們在數學課上也很少用到這么大的數字,現在我們來打個比方。我們把手臂張開,你們兩只手的距離大概是1米,我們算一下,大概是多少同學才能圍赤道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