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祖國媽媽
1. 找a4紙若干張,裝訂好作為相冊,就可以開始制作了;
2. 用彩色筆設計封面。給成長相冊起名字,如“成長故事”等;
選出自己從小到大最喜歡的照片,貼在白紙上,并寫上一句話。
我長大了
教學目標
1.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區別自己和別人的不同;
2. 激發孩子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 讓孩子制作個人成長冊、名片,了解其作用;
4. 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
5. 引導孩子體驗家長的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活動(一)我的變化
教學準備
請家長幫助孩子收集小時候的照片、衣服、用品等。
教學過程
1.猜照片
教師出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孩子猜猜這是誰?教師與孩子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現教師的變化。
教師幫助孩子把每個人小時候的照片貼在墻上,再請小朋友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誰(學生事先不告訴別人哪一張是自己的照片)?
最后每個人自己指出哪一張照片是自己的,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
2.小時候用品展覽
孩子自由參觀展覽: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對自己小時候的小衣服、小帽子……感到驚訝,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
3.討論
學生討論: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從更多的方面比較,如:身高、體重、動作、自理能力、興趣、本領等。可以請學生表演,如小時候怎么寫字、繪畫;現在怎樣寫字、彈鋼琴等。
4.讀兒歌
一年過去了,
量量看,我長高了多少?
稱稱看,我又重了多少?
比比看,我的本領學了多少?
想想看,我的變化有多少?
啊!我又長大了一歲, 進步真不少。
活動(二) 制作“成長變化圖”
教學準備
教師繪制一組“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或卡片):出生→吃奶→爬行→幼兒→小學生→中學生→成人→老人。
教學過程
1.討論
我還會變嗎?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子?鼓勵孩子大膽想像。
2.排序
請孩子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的變化過程(出生→吃奶→爬行→幼兒→小學生→中學生→成人→老人)。
3.制作“成長變化圖”
每人一張紙,將紙折三折,分為三大塊,上面寫著:
1.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貼一張小時候的照片。
2.我現在是這個樣子——貼一張現在的照片。
3.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如:三年級學生、中學生,甚至老爺爺、老奶奶等。并在畫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活動(三) 本領樹
教學過程
1.教師與孩子共同制作一棵大樹并貼到墻上,作為本領樹。
2.孩子畫許多大樹葉輪廓圖,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
3.剪下樹葉,貼在樹上。樹葉越來越多,表示小朋友的本領越來越大。
教學建議
此活動在活動區進行。本領樹可以使孩子深切地感到自己本領的變化,又可以作為班級環境的布置。
二、 努力才會有收獲
明天的我會更棒!
教師指導語:成績的取得只能說明過去,面對將來我們該怎么辦?下學期,我們就上三年級了,你想步子邁得更大一點、收獲更多一些嗎?讓我們來為明天做打算吧!我們先看看我們的小伙伴是怎么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