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事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尊重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學會關心家庭,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
3.樂于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怎樣的行為是懂事的表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出示一組學生小時候的照片)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戲,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照片,猜一猜他們分別是我們班的哪些同學呢?(學生猜)
二、引導對比
1.師:(同時出示對比照片)瞧,這些同學小時候多可愛呀!相信你小時候一定也是這么可愛吧!現在同學們都長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結合搜集的照片進行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
師:你們不僅身體上發生了變化,變高了,變壯了,心理上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比以前懂事了。怎樣做才是懂事的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懂事了》一課。板書課題
三、明理導行
1 出示幻燈1(想一想),學生自己帶著問題看書,弄清為爸爸媽媽打扇就是懂事的表現。
2 體會我們的懂事會讓爸爸媽媽感到高興,引導學生仔細看課本,從書中找到答案。
3 爸爸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吃飯時,把沒有骨頭的魚肉夾進我們的碗中;下雨時,冒雨給我們送傘;天冷時,讓我們把手伸進懷抱。面對這樣的愛我們要說點什么?做點什么呢?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在家中的表現,一起評評誰是懂事的孩子。
4出示幻燈2(我是小法官),學生評一評怎樣做才是懂事的孩子,進一步理解懂事的含義。
5 小結:在家能關心體貼父母,就是懂事的表現。我們懂事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好的報答。
6 在家中能做個好孩子,在外我們又該怎樣做呢?一起看看書中的小朋友的表現,引導學生回答:他們在做什么?他們這樣做高興嗎?
7 出示幻燈3 (說一說):我會怎樣做?體會幫助他人的樂趣。
8 出示幻燈4 (畫紅花):分組討論,給懂事的同學畫紅花。
9說說自己或他人懂事的故事。
四、全課總結
1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
2選派代表匯報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
3教師總結。
師:今天,大家通過學習和交流,體會到自己發生了變化,知識、能力比以前提高了、進步了。老師感覺你們長大了、懂事了。再過三個月新年就要來臨了,你們又要長一歲了,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五、布置作業
1落實自己的計劃,并了解家長的反應。
2落實計劃幾天后,完成教科書第13頁“我的感受”。
3閱讀母親節的由來,并查找資料,了解父親節的由來。
六、 板書設計
我懂事了
爸爸 媽媽
能為 別 人 做點什么,我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