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說說我自己》
《說說我自己》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說說我自己》。教材圍繞主題設計了“名字的來歷”及“我和別人不同”兩個活動內容。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體會父母的殷切希望;了解自身的特點,增強自信,學會悅納自己。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承載著眾多的故事和豐厚的文化,蘊藏著長輩的殷切希望和深切的關愛。然而孩子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對自己的名字有所了解,才能真正領會到長輩們傾注的一份關愛和期望。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本年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學生自我評價不當,就容易導致自傲或自卑心理。引導學生客觀、積極地評價自我,對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特點,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信心,學會悅納自己并得到愉悅的體驗。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歷和名字的含義,感受長輩們的關愛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長,為獨特的我感到自豪。教學難點是:填寫個性小檔案,樂于向別人介紹自己,并能接納別人眼中的自己。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科書中列舉了三個名字,只是三個典型的范例,老師應在調查研究本班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予以拓展。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名字也許不滿意,教師要予以關注和指導,讓他們了解其中的愛的內涵和人文歷史的內涵。教師對“我的檔案”可做開放性處理,鼓勵學生增減項目。能為獨特的自己感到自豪,能真誠地贊賞別人,并能接納別人眼中的自己。
設計思路
1.鉆研教材拓展課程,收集材料開發課程。作為中國的姓氏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而名字的含義中蘊含的人文文化更是豐富多彩。要使課程的內容飽滿起來,課前要對全班學生的名字進行調查和研究。全面了解每個孩子,收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長、愛好,才能活化教材開展有針對性地實效性活動。
2.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源泉,尊重兒童的生活體驗。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蘊藏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擁有令人驕傲的地方。為此,在教學中尊重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為獨特的我而自豪。
3.以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地興趣,構建和諧的課堂。為調動學生學習欲望,開課分別以謎語和游戲“比手”、“畫手”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滿熱情參與話題探究。活動中以“猜一猜”、“小記者”、“心愿卡”、“制作個性檔案”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營造和諧、自主、合作的課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長,增強自信,悅納自己,超越自我,欣賞自我。
能力:學會收集信息,整理相關資料;學會全方位地認識自己,樂于向別人介紹自己。
知識: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歷和名字的含義,學會制作個性小檔案。
教學重點
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歷和名字的含義,感受長輩們的關愛和期望;全面了解自己,為獨特的我感到自豪。
教學難點
填寫個性小檔案,樂于向別人介紹自己,并能接納別人眼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