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第一單元 生命需要呵護教案
第一單元課題
第一課 生命的奧秘
教學
目標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識,感受生命的神奇,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家人、學校和社會的關系,認識到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學會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從而樹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
1、問問媽媽,查查資料,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小胚胎的故事》。
2、了解自己出生時媽媽所受的痛苦。
課時
第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組織教學
利用課前幾分鐘活躍課堂氣氛。
二、談話引入
有誰問過媽媽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嗎?如果沒有問,那你是從哪里知道答案的?媽媽有沒有告訴你自己出生時她所受的痛苦?
三、小胚胎故事
1、小組交流資料,然后分工合作,準備介紹《小胚胎的故事》。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探究,從中感受每個人的生命誕生的過程。
2、童話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學生通過教學游戲從中體驗到“自己”從一顆受精卵長成嬰兒的有趣過程。}
材料:課前準備(問問媽媽,查找資料,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從一顆受精卵長成嬰兒的有趣過程。)
四、我出生的哪一天
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
通過講故事的環節了解到媽媽生自己時的所受的痛苦。
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當天的故事,記錄一個最感人的細節。
2、與媽媽進行一次訪談,了解到媽媽生自己時所受的痛苦。
五、解讀生命密碼
開展“解讀生命密碼”交流。
通過討論、現場調查讓學生了解有關生命孕育的疑問。
課題
第一課 生命的奧秘
教學
目標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識,感受生命的神奇,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家人、學校和社會的關系,認識到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學會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從而樹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
搜集與媽媽有關的資料;了解媽媽為自己做過哪些。
課時
第二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生命的獨特與可貴
1、為什么我是男(女)孩,他(她)是男(女)孩?
2、為什么我長得像爸爸?他(她)長得像媽媽?
3、理解“每個人的生命是獨一無二、令人自豪”。
二、我對媽媽知多少。
1、 故事《天使的名字叫媽媽》
2、媽媽懷你的時候有什么反應?生你的時候經過什么痛苦?
3、你斷奶的時候,媽媽想了哪些方法?
4、你小時候媽媽每天給你洗多少塊尿布?
5、媽媽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媽媽最快樂的事是什么?最不快樂的事是什么?
6、媽媽每天幾點起床?一天工作幾小時?做家務幾小時?睡眠幾小時?
7、媽媽的生日是哪天?誰給她慶祝生日?
三、媽媽的帳單
1、讀故事。《媽媽的帳單》《可憐鳥獸父母心》
2、討論:媽媽的帳單為什么是“0”元?這個“0”元是什么意思?
3、試一試:我為媽媽寫“愛的帳單”。
四、了解這些情況后,說說你有何感想?
課題
第一課 生命的奧秘
教學
目標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識,感受生命的神奇,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家人、學校和社會的關系,認識到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學會感恩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