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學校的變化》
設計思路
1.資料收集,先入為主:對于學校以前情況的了解,讓學生課前收集文字,圖片以及相關人物的采訪,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比僅僅老師的講解更生動,更讓他們可信,正如“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2.視頻感染,畫面激情:三年級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感性思維還是更勝于邏輯性思維的,視覺色彩、故事畫面等更能激起他們參與的興趣的認知的提升,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學校以前校容校貌和現在的校容校貌的的、圖片對比視頻,來調起學生情緒,獲得對學校更直接的認識。在我們的品生品社課中,這種情感渲染法往往很能打動學生心靈。
3.故事煽情,明理導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學校歷屆的先進人物的生動事跡以小故事的形式感染他們,從而認識到自己也是學校的一員,這些事他們也能做到,達到知情,導行的效果。
4.親身參與,游戲體驗:通過讓學生賽一賽、演一演、講一講的途徑,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體驗中提高認識,陶冶情操。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懂得珍惜今天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的思想感情和對學校積極的小主人翁意識。
行為與習慣: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的良好行為,養成會傾聽,交流的習慣。
知識與技能:多種形式的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積極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有效引導,提高認識,激發情趣,學生積極主動的自我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學生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的過去與現在,通過發現學校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對學校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今天優越的學習生活。
教學難點
讓學生基于對學校的深深熱愛之情上,增強他們對學校的小主人翁意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學校出點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收集有關過去的圖片資料。 2.制作教學內容涉及的相關課件。3.布置好參觀活動場地。4制作小導游牌子。.
學生準備:收集所在學校的過去的、現在的校容校貌文字,圖片資料;所在學校的名人資料;學校的人物采訪。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71—p72內容,話題為“校園里的發現”。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9—p70內容,話題為“珍貴的回憶”。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73—p74內容,話題為“我為學校出點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小小導游我來當
1.導入: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樂園,在這快樂的校園里,有哪些地方你很喜歡?今天,我們挑選幾個小導游分別給我們介紹一下學校里讓他喜歡的地方為我們介紹,看看是否介紹清楚。
2.小組內初選。
3. 小導游考核,頒發“小小導游牌”。(即組內推出的學生簡述自己要介紹的校園地點及特色,師有所挑選及做好補充準備,如:校獎牌存放處學生一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