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9.《祖國寶島臺灣》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祖國寶島臺灣》。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由于新聞、各類媒體經常會提到中國臺灣,在他們喜歡的名人中也不乏有中國臺灣人,所以對中國臺灣這個詞并不陌生。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已經形成了中國臺灣就是我國的一個行政區的概念,但對于大陸和中國臺灣的關系他們也是很茫然的,學生分辨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中國臺灣的歷史淵源,體會祖國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學難點是:懂得祖國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了解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中國臺灣問題的解決,感受兩岸人民愿意交流、渴望統一的愿望。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引領學生走進美麗富饒的中國臺灣,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課堂上可引入現實的資料,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還有學生喜歡的中國臺灣電視劇、明星等,讓學生感受中國臺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離他們并不遙遠,他們離我們也并不遙遠,拉近距離。
設計思路
中國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我國其他地方一樣,有著美麗的風景,富饒的物產,勤勞善良的人民。但中國臺灣又有著特殊的現狀,近幾年來,祖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關系有所緩和,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要抓住中國臺灣是祖國的一部分這個點,圍繞這個點展開教學。
在教學中,力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敢于創新。內容上要求學生能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識圖、繪圖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談話法(通過搜集資料的方式),突出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從而實現課程資源共享,讓社會進入地理課堂,讓地理教學走進社會。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以及祖國人民的熱愛,更加深刻體會到中華大家庭全體成員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以及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神圣職責。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中國臺灣問題的解決,感受兩岸人民盼望統一的情感,體會祖國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會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真摯感情。
能力:能積極的關心國家大事,并能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力所能及的事。
知識:了解中國臺灣的地理概況和豐富的資源,知道中國臺灣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知道兩岸人民為了祖國的統一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臺灣的歷史淵源,體會祖國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學難點
懂得祖國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了解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中國臺灣問題的解決,感受兩岸人民愿意交流、渴望統一的愿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歌曲《臺灣,我的故鄉》或中國臺灣民歌、中國政區圖、中國臺灣地形圖、中國臺灣美景視頻、水果照片或實物、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新聞及《尋找大陸親人》的電視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