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板書設計
聰明的勞動者
我國古代很多發明創造出自普通勞動者
許多勞動成果是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
盡管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享受著他們的發明
12.《博大精深的文化》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第十二課《博大精深的文化》。
學情分析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聰明智慧、富有創造性的民族,我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學生對于中醫、武術、圍棋、民族音樂等形式各異的文化瑰寶,是有所了解的。但為了讓他們有個系統整體的認識,有更深入細致的理解,真正深刻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培養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特長愛好,為傳承文明盡到自己的責任。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等中華文化瑰寶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難點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文化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古人的這種創造精神,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在突破重難點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設計重點放在教學方法上,放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充分讓學生動手參與,感受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并從內心激發自豪感。
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對學科進行了調整,強調了品德與生活課、品德與社會課要講究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教學中嘗試“自主探究加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地活動中去體驗、感知和感悟。
課堂教學中的交流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以不同的活動形式為載體,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搜索信息,用自己的大腦去梳理處理信息,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四大發明的作用,用自己樂于接受參與的形式開展活動,從而全面細致地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等中華文化瑰寶,自發地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我國古代文化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國古代發明家和廣大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能力:學習和培養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特長愛好,為傳承文明盡到自己的責任。
知識: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瑰寶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知道四大發明、青銅器、漢字等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教學重點
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等中華文化瑰寶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文化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古人的這種創造精神,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古代文化有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文字、戲曲、古代文物等資料。